近日一些媒体报道称:北京海洋馆将负责为一条800公斤的野生中华鲟进行医疗救助和开展研究。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常剑波博士对记者说,这些报道有误。一些专家表示担心,这条中华鲟能否在海洋馆生存。
常剑波和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杨德国指出:这条中华鲟并未受伤,也不需要海洋馆给予医疗救助;其体重不是800公斤,而是432公斤(864市斤),健康状况良好。常剑波强调,救护中华鲟或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是很复杂的事,并不是把它养到水族馆里就可以救护了,海洋馆也没有相应的科研力量。
中华鲟是我国著名珍稀物种,据常剑波介绍,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农业部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被允许捕捞100尾(后减为50尾)中华鲟,进行中华鲟保护的科学研究。这条雌性中华鲟捕起来的目的应该是进行人工催产、排卵。
据了解,许多大型野生动物在换了栖息环境后就不肯吃东西,中华鲟目前也面临这个问题,而这个适应过程大约需要半年。如果半年内环境、精神、营养等不好,它很可能死亡。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华鲟的数量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减少。常剑波说,人们捕到一条较大的中华鲟就像珍宝一样养起来,其实对中华鲟来说,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不尊重科学规律,好心也会办坏事。”北京动物园园长吴兆铮很担心这条中华鲟能否在北京海洋馆生存下来。
据悉,北京海洋馆的经营在去年已陷入困境,法院已指定债权银行和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监管小组联合监管。作者:记者 张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