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蒙古记者 杨涛 蒙古政府近日通过了“国家绿墙计划”,明确的目的是改善戈壁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荒漠化和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这是蒙古首次针对南部戈壁地区制定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计划。拟建设的绿墙防护林带总长约3000公里,宽500—1000米,涉及全国12个省,其中包括与中国接壤的8个省份。该计划由蒙古自然环境部倡议制定,实施计划需要资金2亿美元,预计用30年时间完成。
蒙古每年举行的植树活动主要集中在蒙俄边境地区,由于劳动力不足、资金和技术缺乏,加之近1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地区沙丘移动、荒漠化和沙尘暴十分严重。学者认为,东亚地区发生的沙尘暴有50%来自蒙古,在蒙古刮起的沙尘暴4天后就能到达美国。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破坏是造成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1990年后,蒙古实行牲畜私有化,牲畜数量增加的同时,传统的牧场经营理念丧失,牧场载畜量过大,牧场水源供应不足,加快了蒙古草原荒漠化的速度,每年土地荒漠化以20—30公里的速度推进,目前戈壁、荒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2.5%。对森林乱砍滥伐和无节制地使用,又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10年间共毁林12.5万公顷,联合国已将蒙古列入森林资源匮乏国家名单。由于干旱和荒漠化,蒙古的地表水资源在不断减少,干旱区面积增加了3.4%。2003年国家对全国地表水数量进行了一次统计,结果发现有683条河流、1484个泉源和760个湖泊干涸。以上情况都成为了沙尘暴频发的主要因素。
蒙古政府意识到沙尘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地区性、国际性问题,只有采取多边合作的方式,才能更好地解决。2004年12月4日,日、韩、中三国自然环境部长在日本举行会晤,商讨联合治理沙尘暴,研究沙尘暴的成因、确定沙尘暴的起源和去向以及沙尘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何预防等问题。蒙古自然环境部长巴尔斯包勒德首次参加并做了报告,会上蒙古加入了亚洲反沙尘暴网络。
为了提高森林覆盖率,降低土地荒漠化、沙丘移动速度和防止沙尘暴发生,蒙古政府借鉴了中、日、韩等亚洲其他国家治理沙尘暴、防止荒漠化的方法,决定在戈壁地区建造防护林带。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从2005年至2015年,完善和加强计划实施的法律建设,在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上,掌握计划实施的方法、技术,完成计划20%的工作;第二阶段从2015年至2025年,评估第一阶段的工作进展及相关情况,在增强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效益,完成计划30%的工作;第三阶段从2025年至2035年,全面提高计划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在完全掌握使用降低荒漠化、沙丘移动方法的基础上,完成计划50%的工作。
巴尔斯包勒德表示,如果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蒙古全国的森林面积将增加1.6%,戈壁地区的生态系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除了能降低荒漠化、沙丘移动速度,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减少沙尘暴的负面影响外,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增加牧场的载畜量,在计划实施地区新增季节性就业岗位2万个,种植的经济果树可增加家庭收入,降低当地的贫困水平。
实施计划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资源缺乏。防护林带地处戈壁,水资源供应不足。除了寻找新的水资源外,还要选择好适应戈壁地区生长的植物。总理额勒贝格道尔吉表示,要向中国的内蒙古学习储存雨水的经验,预计所需资金的大部分将用于水利灌溉。
由于该计划所需的部分资金从国家预算中支出,所以还需要国家大呼拉尔审议。媒体报道说,国家大呼拉尔将在春季例会上讨论通过该计划。蒙古政府准备实施的“国家绿墙计划”,不仅能有效改善本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对亚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报乌兰巴托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