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记者李斌、李亚杰)教育不公呼唤公平教育——代表委员“热议”教育公平
贫困生上学难、薄弱校更薄弱、好学校集中了更多家境好的孩子……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且积极向农村和西部倾斜,然而“两会”前夕,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仍然在陆续抵京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代表委员纷纷呼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教育公平已“凸显”为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亟需采取“突破性行动”。
现状:到底多不公平?
“公立学校的旧电脑,宁肯卖给收破烂的,也不愿意给我们。”2005年1月,北京某民办子弟学校校长无奈中夹杂着辛酸,“而我们,想买台电脑都难。”
这位校长的感叹,在不少政协委员心中引起了共鸣:委员们纷纷梳理教育领域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呼吁关注和重视这一现象。
择校风愈演愈烈,教育部门杀一儆百效果并不显著。柴宝成委员说,“要想孩子上重点,先交几万赞助款”、“择校费,择校费,含着家长多少泪”……这些社会新谚语道出了家长们内心的酸楚。资料显示,有的地方择校费“1分值千金”,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愿意“购买”更好的教育。正如一位家长所说:“过去孩子有书读就行了,可现在,上不好小学就上不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
同是学校,相差万里。刘政奎委员说,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非常好,而在一些落后地区和大部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非常差,有的地方几乎到了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教育任务的程度。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性别差距……一项最新调查凸显了教育领域种种新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家庭背景好的孩子集中在优质学校;在重点大学的校园里,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农家子弟的身影越来越少……
高考录取中的种种不公平、愈演愈烈的择校费……一系列新闻事件和街坊邻里的事情,让政协委员和社会公众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的种种不公平。而教育到底有多不公平?谁也无法准确回答!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负责人杨东平在报告中指出,这是由于信息披露极不健全,测量教育公平状况的指标极少,且残缺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