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中英
去年底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的东盟峰会,决定由马来西亚在2005年底举办首届“东亚峰会”,参加国为东盟十国和中国、日本与韩国。
历史上第一次东亚高峰会议,自然引起美国的关注。会议参与者是否会包括美国?正在演变成一个迫切的外交问题。
一些东南亚国家出于各种考虑,同意或者要求“东亚峰会”不要把美国排斥在外。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2月25日,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国务卿赖斯之后向记者透露:“我告诉美国政府领导人,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东亚国家也反对东亚把美国排除在外。”
美国的介入,是东亚国家无法回避的问题。怎么办?
一个地区的一体化计划,往往会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外部干预,一种是地区间主义,另一种则是跨地区主义。地区间主义的最好例子,是欧洲联盟和东亚之间举行的亚欧会议(ASEM)。这种欧洲介入东亚地区化的方式,平等对话,促进了东亚的一体化,也建立了新的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地区间关系。跨地区主义的典型例子,则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美国通过亚太经合组织介入东亚(有的美国人宁愿叫“西太平洋”)地区合作进程。在跨地区主义中,存在着一个主导国家,亚太经合组织一直受到美国的主导。
我们还要看到,当今世界的一些多边首脑会议,实际上越来越开放。如西方七国集团会议(G7)已扩大到包括俄罗斯;2003年在法国举行的八国集团会议,还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参加对话会议;而2005年在英国举行的八国集团会议,将再次邀请中国领导人参加。东亚峰会本来就是开放的,它不可能成为一个“向内看”的封闭集团。
东亚“10+3”进程是金融危机后的产物,并没有美国的直接介入。金融危机前,美国坚决反对马来西亚等国提出的“东亚经济集团”建议。在金融危机中,美国反对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计划。从1999年以来,美国一直对“东盟加中日韩”的东亚进程持观望态度,不冷不热;但人们都知道,美国实际上并不支持这个进程。
这一次,新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东亚峰会问题上的态度,通过新加坡人的嘴得到表达。可见,在布什政府的第二任期,美国将更大程度地介入亚洲事务,特别是美国将影响东亚合作进程的方向。
但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介入东亚合作进程的形式。笔者认为,东盟国家在过去的外交实践中已创造出“对话伙伴国”的形式,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国都是东盟的对话伙伴国。每年举行东盟高峰会议时,都会邀请这些对话伙伴国参加东盟的“扩大会议”。讨论地区安全问题的“东盟地区论坛”(ARF)邀请美国等参加,而在东盟高峰会议后邀请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领导人分别举行会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东盟加中日韩”。
笔者个人主张,借鉴上述“对话伙伴国”的形式,热情邀请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东亚峰会”的“对话伙伴国”的身份,参加2005年11月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一次“东亚峰会”。
东盟国家内部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意见分歧。尽管如此,若中国提出上述建议,采取“对话伙伴国”的形式欢迎美国等国家参加“东亚峰会”,则不失为一个折中且可行的建议。
据法新社的报道,新加坡外长杨荣文透露,东盟各国外长将在今年4月举行的会议上讨论让其他国家加入东亚峰会的问题。他甚至指出,新加坡的立场是清楚的,它希望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也能参加东亚峰会。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