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团市委、市希望办举行了2005年爱心助学大会,向2000余名贫困学生下发了助学金。1994年,我市开始实施希望工程,今年已是第11个年头。据统计,前10年共有5万多人次的贫困学生受资助,援建起142所希望小学。市希望办有关负责人说,是大连人的涓涓爱心使希望工程绵延11年,成为一座爱的丰碑。进入2005年后,市希望工程办公室里发生的动人故事,再次表明由爱心筑就的“希望情结”还将延续下去。3月1日,85岁的刘秉权老人顶风冒雪坐公交车来到希望办。老人是希望办的固定客人,每个月来一次,捐款数额也固定———20元。他说,每个月领完退休金,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希望办来。20元不算多,可日积月累也能让许多孩子读书。如此做法,刘秉权已经坚持了8年。希望办工作人员说,许多来到希望办捐款助学的好心人都像刘秉权老人一样具有“希望情结”。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通过自己的帮助,使更多的孩子读书,成为有用之材。王淑华是满达园饭店的老板,从2001年开始捐款资助贫困学生,现已资助了80名孩子,而她的目标是资助100个孩子读书。从2002年开始,退休工人赵贞福摆起了地摊,他赚钱的目的就是资助贫困的孩子们读书,到现在他共向希望工程捐款1.1万元,资助了8名学生。今年年初,辽师大退休教师张贞慧又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从1996年开始,她共9次向希望工程捐款4.72万元。每年元旦,希望办收到的第一笔捐款都是大连市九三小学的刘贞男寄出的,她已经连续6年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大连机车学校的清洁工杨万钧,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积攒出600元钱,资助两名农村贫困学生。大连市第一公共汽车公司的15名劳模把自己获得的1.2万元资金捐献出来,用于资助20名困难农民工子女读书。大连开发区房地产评估事务所有限公司党支部捐款7200元资助农民工子女……捐款人令希望办工作人员感动,有时也让希望办“犯难”。这不,荷兰国的埃先生履行了自己来连考察时的承诺,从荷兰寄来10.7万元人民币捐款,在普兰店市四平镇援建希望小学。可开给埃先生收据的“抬头”是写英文还是中文,让人“发愁”。而“发愁”的事还不只一个呢。“请留下你的名字,以便受到资助的孩子给您通信。”每当遇到匿名捐款人,希望办工作人员都会这样恳求对方。现在,匿名捐款人越来越多,在捐款名册上“爱心”、“希望”……类似的化名越来越多。不久前,一笔10万元的捐款送到希望办,对方态度十分坚决,不留姓名。这笔捐款成为希望办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匿名捐款。
“我父亲去世前的心愿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存款捐给希望工程,请问怎样办理手续?”昨天,又有人打来电话询问。希望办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以来,准备把遗产捐给希望工程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让爱永存、让生命延续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