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五日电 题:调节贫富,中国慈善业走向前台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今天温家宝总理的“两会”报告中,用“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八个字,肯定中国发展慈善业。据悉,这是多年来慈善业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上。
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也在此间呼吁和热议,中国要大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实现社会财富的第三次重新分配,倡议有爱心的社会才能和谐。
避免贫富对峙心理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民政部副部长、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说,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中国有残疾弱势人群、城市及农村低保人群、老人及其它困难人群为主的困难人口约一亿多。
全国政协委员徐锡安认为,改革开放让人们富起来,但富起来后怎么办?一些丑现象、怪现象的发生,说明中国社会对财富支配的教育不够,同时应引导有爱心的富者投入慈善业。
同时他强调,应培育人们接受捐赠的平常心,避免产生贫富对峙心理。
第三层次分配
范宝俊等委员认为,目前中国已形成三个层次的财富分配,第一次以市场分配、劳动所取得报酬为主,讲求效率;第二次是国家财收再分配为主,实施国家的社会福利和保障。第三层次分配即是社会慈善救助,以道德、爱心为基础的分配机制,“富”帮“穷”。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厉无畏针对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提出积极推进调节收入的社会第三次分配的建议。厉无畏说,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里让富人多出钱,穷人少出钱,实行社会收人的转移支付,从其他国家经验看,由私人捐资建立的各种非赢利性基金会将在第三次分配中扮演重要角色。
六成多善款来自国外
中华慈善总会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慈善单位。范宝俊透露说,近两三年来,该会募得的善款超过六成来自国际捐赠,国内富豪的捐赠仅占百分之十五。
范宝俊认为,造成这种结果有多种因素,一是慈善理念宣传不力,民众和企业参与慈善业的意识不强。二是中国人有不露富的心态。三是政府对发展慈善事业的认识不足,应发挥民间社团作用。此外,慈善业行业自律机制不强,管理人才缺乏。
民间化职业化
来自香港的朱树豪委员认为,中国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必须走民间化、职业化的路子。
朱委员介绍说,目前中国内地慈善业现状是,资源少,全国慈善机构不超过二百家募集到的慈善捐赠额不到国民产值的万分之五,但慈善救助需求大;慈善机构公信力不强,随机性募捐行为较为多;再者官办色彩浓。
朱树豪委员建议,内地发展慈善业,首先要完善法律和政策配套措施,明确进入和退出制度、评估与监管、产权界定与转让等法准测,放宽慈善捐赠征税;解决慈善机构公信力缺失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