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两句关于女博士的顺口溜正在广泛流传,一是“大专生是赵敏,本科生是黄蓉,硕士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博士后更可怕,是东方不败!”,此句尚且承认了女博士是女性,而另一句“世界上有三类人,男人,女人,女博士。”更是强行将女博士从女性群体中“孤立”出来,打入“不男不女”的另类群体。
这两句顺口溜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没人能说得清,但最近不断有高学历女性真正打破沉寂,让全社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群“智慧女人”。
“智慧女人”在“爱情海”里遭遇恶浪
一位署名罗飞的女博士不久前在中国青年报上撰文疾呼:“我是女博士但我不是灭绝师太!”自称原本是一个“爱说、爱笑、爱闹、爱玩、爱打扮、爱漂亮”的可爱女孩罗飞,在读了博士之后,一夜之间就被划入了“面目狰狞”的行列,从人见人爱的“乖乖女”立刻变为令人惟恐避之不及的“鬼见愁”,无论是在人际交往、求职还是恋爱等方面都受到了巨大影响,从此深陷苦恼。
女人永远视爱情为第一生活要素,然而相当数量的女博士、女硕士却在“爱情海”里遭遇恶浪。某报近一年中,共登了3名高学历女性的征婚启事,两名国产硕士,一名澳洲MBA。结果这3名女子收到的应征信加起来还不到10封。而普通女子的来信都有50至100封,条件好一点的男士则可收到300至800封应征信,反差极大。
南京一位已过而立之年仍未婚的女博士生,为了让“男士不拿世俗的偏见来看待”自己,在征婚启事中的学历一栏无奈地填了“本科”。记者在一些婚介所调查里发现,高学历人士征婚活动中,报名登记的女性要远远多过男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忙着为自己正在读硕士、博士的女儿找对象。而男士们往往对女硕士、女博士“望而却步”;一些拥有硕士学位以上的女性不得不一再降低自己的择偶标准;也有不少三十几岁的女硕士、女博士坚持不降身价,成为婚介所里的“老大难”。
从博士,到本科生,直至工人,各个阶层的男性因为不同的理由,否定女博士。南开大学历史系男博士刘峰博在评价女人攻读高学历时说:“女孩读博士,我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如果你不是非要读博士去改变自己生活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再继续读下去了。”“我认识不少三十几岁的女博士,毕业工作好几年找不到对象。她们在单位里很受重用,拿着几十万的科研经费,房子车子一样不少,可就是少个老公。有的在大学里当老师任教,四十来岁才结婚生孩子,过了最佳结婚生育年龄不说,她对后代的教育心态都变了,看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在看一件艺术品。”
而安徽大学法学院的本科生小飞(化名)则告诉记者,按照他们同学多年的“阅历”,“女性追求智慧等内在修养正源于缺乏美貌”,学历越高,性格越孤傲,长相越难以恭维,特别是女博士,一定是戴着瓶底厚的眼睛,时刻抱着成堆的学术书籍,终日在寝室、图书馆、实验室、食堂间穿梭;凡事刻板严谨,不苟言笑,全然没有女人味,丝毫不解情趣。
成家后攻博的女性面临家庭压力
对于成家之后攻读博士的女性来说,虽无情场遭冷落的担心,但来自家庭的压力多少有些沉重。从江苏徐州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博士点的刘玲承认读博以来,不仅学业压力陡增,内心还背负着对远在徐州的丈夫和孩子的一份愧疚。因此刘玲每次回家都承担起全部的家务,并努力表现得低调,再低调。但随着在家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成绩也有所下降,公公毫不客气地责怪她:“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人生大势已定,再往上读,也不知图的啥?孩子还小,未来长着呢,是孩子重要还是你重要?”尽管刘玲的丈夫对她读博很支持,但博士妻子难免给他增添压力,偶然间婆婆冲丈夫的一句:“你看你,老婆都读博士了,你还只是个硕士。”总是让丈夫的脸“一下子阴下来”。
博士头衔为求职带来障碍
在女博士最引以为傲的职场上,她们是否能尽显潇洒呢?现实往往也恰恰相反。在求职过程中,不少迫于就业的压力而攻读博士的女性在毕业后发现,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对她们来说仍处在“有效期”,而且苦读得来的博士头衔又给她们的求职带来了新的障碍,“博士期望的待遇太高”“书读得多了,总有些目中无人,难以相处”“女博士进入高龄,工作后马上就要忙家庭、孩子,对单位的贡献不大”等都成了不少用人单位拒用女博士的借口。
一位屡遭就业打击的女博士讲述了自己求职经历:本来你各种条件过硬,张张证书在手,只要一暴露女博士的身份,对方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掐断所有溢美之辞,话锋急转直下,沉痛地说到“但是”两个字。
职场上的硝烟未散,部分女博士的友谊圈又面临缩水的危机,“或许由于共同语言的减少,或许由于世俗的偏见,读博以来,一些过去的好朋友与我联系也渐渐地少了,尽管我每次跟他们在一起时都注意选择他们熟悉的话题,从不因为自己是博士而表现得高高在上。”安徽大学在读博士蒲霞坦言了另一种无奈。
(据新华社电)蔡敏 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