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本报天津3月7日电(丁峰 张国 记者李新玲)中国在美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即将开课。
孔子学院项目是国家“汉语桥工程”9大项目之一,初步计划将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首批选拔南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0多所院校在国外开办16所孔子学院。
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由南开大学承办,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美国创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它标志着中国在美国推广汉语教学,特别是成人汉语培训和汉语师资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院将通过开展汉语培训、汉语师资培训、汉语教材编写、举办中国语言文化学术讲座、开办HSK汉语水平考试、组织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活动,促进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国青年报
孔子再次周游列国 外报:为中国崛起添柔性力量 北欧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成立 新华社照片,斯德哥尔摩,2005年2月19日
去年11月“孔子学院”在韩国的汉城挂牌时,相当引人瞩目。这不是什么传授儒家思想的学院,而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在境外设立的汉语学校,希望通过非盈利的孔子学院,教授外国人汉语,帮助他们了解中国文化。
随着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世界上汉语学习的前景也一片大好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每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正在急速增加。单是来自韩国的报名人数,2000年只有4765,去年却已猛升至二万一千八百零四人了。据统计,中国本身目前全职和兼职的教授汉语作为外语的合格老师只有6000位,却得应付在中国本地的7万名学生和全球3000万学员,缺口之大,反映了国际上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多。
中国教育部采取主动,设立孔子学院之举十分高明。纵观目前在世界各地较有影响力的英国文化协会、法国语文学院、歌德学院,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兴起的欧洲文化机构,先是以语言教授为起点,进而通过语言,弘扬了自己的文化。
法国语文学院在三家之中创办最早,始于1883年。法国在1870年普法战争中落败后,在社会各界名人的支持下,创立了法国语文学院,通过推广法文、传扬法国文化来维持法国的影响力。英国文化协会则是1930年代,由英国外交部资助成立的文化机构,统战味道更加明显。它最先是在1938年在埃及设立第一个境外办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它在英国本身的许多城市设立中心,为盟军的人员及难民提供教育与文化方面的支持。
歌德学院是在1951年承继德国学院创立,首项任务是在德国境内培养外地德文老师。歌德学院也是语言先行,教授德语,逐而接替了德国在国外文化机构的使命。
中国在境外成立孔子学院,与这几个欧洲大国的文化机构相似。它的高明,在于中国不再是被动地等待游学生来华,而是有意识地培养发挥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JospehSNye)所谓的“软力量”。根据约瑟夫·奈,软力量是一个国家通过吸引,而不是强制或报偿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它的魅力源自于该国的文化、政治理念、政策。中国的崛起,需要其他国家的深切理解。而除了经济,语言和文化在中国历代都是一股重要和难以限量的柔性力量。(摘自联合早报;作者:李慧玲;有删节)
促进汉语国际化 中国计划在美设立多所孔子学校
中新社1月27日电据凤凰卫视报道,汉语教育目前在美国发展方兴未艾,教学市场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汉语教育,促进汉语国际化,中国国家汉语办公室计划今明两年在美国设立多所孔子学校,具体承办师资培训,教学和学术活动。
纽约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消息说,在美国设立孔子学院可采用总部投资,与美国机构合作,总部授权经营三种形式。中方将提供统一的校徽,制定统一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将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图书。
据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美交流的日益广泛,美国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已成为美国大学仅次于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等之后的第七大热门外语。美国大学理事会已决定从2006年起在全美高中设立AP中文科目考试。(齐跃斌)
通讯:孔子学院登陆欧洲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18日电 通讯:孔子学院登陆欧洲
新华社记者 王洁明 马世骏
18日,欧洲首个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挂牌成立。参加挂牌仪式的人坐满了大教室,他们几乎人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接受采访时首先会问你:“要我的中国名字么?”
对于所有在瑞典学中文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北欧孔子学院首任院长、斯德哥尔摩中文系主任罗多弼在致辞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北欧孔子学院的建立是瑞中文化交流和学术交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他回顾了瑞典在中文学习和中国文化研究方面的历史。他说,瑞中交往历史渊源流长,中国的崛起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瑞典人学习中文。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之一,孔子是世界历史上一名伟大的老师,今后的孔子学院将全力在北欧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
揭牌仪式是伴随着一名华人少女动人的琵琶演奏举行的。中瑞学者们轮流上台畅谈自己对汉语教学和孔子的看法。当斯德哥尔摩大学副校长卡雷·布雷默和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庆一起揭开“孔子学院”的牌匾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然后是香槟酒杯的碰杯声。
张国庆对新华社记者说,瑞典是欧洲第一个成立孔子学院的国家,这是因为瑞典的汉学研究传统好,斯德哥尔摩大学又非常重视这一项目,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具备。现在,比利时、法国和德国也正酝酿成立孔子学院。他说,中国在世界各地与当地大学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正是为了像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等一样,在全球传播汉语文化。
瑞典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秦碧达是70年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中文的“老学生”。她兴奋地对新华社记者说,相比当年她学中文,现在学汉语的条件好多了,孔子学院的建立一定会把更多的瑞典人吸引到学汉语的队伍中来。
正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学习的瑞典学生萨拉·瓦尔曼告诉记者,她已学习中文4年半。她在高中学中文时,中文班有2个,每班有十几人。她说,中文现在越来越热,她希望大学毕业后能到有中国业务的瑞典公司工作,“或者就自己直接和中国做生意!不过也许很难吧!和‘听写’一样!”她笑了起来。
目前全瑞典在大学学习中文的约有500多人。仅斯德哥尔摩大学就有100名在校学生学习中文。罗多弼说,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每年招生40人,报名的人有时多达400人,但因师资、经费等各种原因无法给更多的人提供学汉语的机会。
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理事长、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朱永生教授对记者说,复旦大学将对北欧孔子学院进行全面支持。他说,从2005年开始,复旦将不定期地派专家学者来孔子学院讲学,协助举办各类汉语比赛,面向社会尤其是瑞典企业界开设短期汉语培训班。
所有走过中文系楼梯走道的人,都会注意到黑板上的一张瑞典《地铁报》简报,文章上有一个大大的标题:“汉语,成了热门学科!”
新闻链接:
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 汉语将改变世界大脑 一种语言在世界上有大量增长的需求,表现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
3000多年前,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3000多年后,他老人家飘洋过海,却是因为大道光明。
11月21日,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汉城举行挂牌仪式,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等出席了当天的挂牌仪式。
而此前2天,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国际项目部主任SaulSosnowski在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双方共同建设“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协议。“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是中、美双方合作在美国成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主导的国家项目之一。设立“孔子学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广汉语教学,向其他国家的汉语学习者提供优秀的学习资料。目前,中国国家汉办已与瑞典、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有关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
据中国国家汉办透露,中国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在全世界建立100所“孔子学院”。
由是,孔子,这个中国文化的辉煌符号,一个曾经被自己的子孙轮番践踏的圣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与逐渐寻回文化自信,第一次被中国官方以如此正面、积极的意义上运用。而其使命,亦伟大艰巨: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推进中国汉语战略,推动汉语成为强势语言。
国家汉语战略浮出水面
22岁的福建师范大学学生余燕南,一年半前走上了菲律宾马尼拉一所华文中学的汉语课讲台。面对从幼稚园起就学习汉语、华裔占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余燕南举起一幅地动仪的图片,台下学生的回答却让她哭笑不得:“ashtray(烟灰缸)”。
半年前,当她离开这所学校时,学生们用普通话表达的依依别情让她在感动的同时颇有成就感。“是你让我们知道了秦始皇、汉武帝,是你让我们学会了包饺子、写春联……”
在马尼拉北黎刹育仁中学10个月的汉语教学,余燕南的70多名学生从普通话“零基础”,到爱听“唱歌一样”的中国古诗,甚至打球嬉戏时也能顺口说出字正腔圆的“好球”、“赖皮”。而对于余燕南来说,怀念才刚刚开始,她时常想到自己为全校普通话教材录制的录音带,“人走了,声音还会长时间留在那里。”
余燕南是中国首批派往国外的汉语教学志愿者之一,和她一起到菲律宾的还有16名志愿者。他们是中国汉语战略的第一批身体力行者。
中国国家汉语战略的浮出水面,是在2004年上半年。
早在4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正式启动。第二批派往菲律宾的志愿者增加到80名,将于5月底出发。而今年派出的志愿者总数将从去年的40人增加到数百人。
志愿者计划的目标可谓宏大:5年内使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达到1亿人。在专门为这个庞大计划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一贯低调的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齐齐亮相,从担任常务副组长的章新胜,到办公室主任严美华,详尽地向媒体介绍了包括计划背景、志愿者招募办法、培训、经费等有关情况。
这不仅被舆论视为对全球范围内日渐升温的“汉语热”的回应,更被解读为中国政府推展汉语言文化的主动、系统性动作。被世界上最多数量的人口使用、但由于政治、文化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似乎正在谋求一次崛起。
150年前的晚清时期,封闭的清政府开始设立“同文馆”,延聘外国教席,教授英语等外语,其目的主要是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尽可能少受蒙骗。但这种最初严格限定在技术层面的语言修习,最终却突进到科技、文化、思想乃至意识形态领域,引致中国“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语言的交流往往会带来意外的收获,这让人们有更多期许。
而“孔子学院”的亮相,是中国国家汉语战略向深度推进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汉语教师荒”
来自中国国家汉办的信息表明,目前在全球存在着对汉语的强劲需求,由此形成的“汉语教师荒”格外醒目。
国家汉办提供的数字是:马来西亚汉语教师缺口9万,印度尼西亚缺口10万。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解释说,这些数字都是教育访问团出访时对方国家提出的。
据严美华介绍,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越南、印尼、中亚五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都非常迫切;非洲、阿拉伯地区、南美也有要求;而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也都希望在汉语教师方面得到中国的帮助。
目前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人,大约100个国家的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教授中文课程,其中大学2300余所。
“汉语教师需求倍增,持续、快速发展,传统和常规的办法难以满足这个要求。”章新胜说。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计划”应运而生。
据悉,目前中国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约3000人,国内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计6000人。严美华说他们“一肩双担”:既要承担6万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还要赴国外教授汉语。
教育部官员表示,无论是师资现状还是国家财力,都无法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完全靠政府派出教师,只能利用我们国家的优势,启动志愿者计划。
相对于有限的汉语教师资源,志愿者数量显然充裕得多:每年仅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达万人以上,其他相关专业数量更大。社会上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汉语教师资源。
严美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志愿者计划”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做法,着眼于积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大学生支援西部的志愿者行动也让我们提升了信心。”
数百年前,秉承宗教精神的西方传教士曾经给东方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通过民间或官方渠道,语言文化的交流持续热络,据称在菲律宾美语及美国文化之所以影响广泛,与300名美语教学志愿者到菲律宾各地推广美语密切相关。而中国政府此次正式启动规模可观的志愿者计划,世界上亦罕有先例。
国家汉办列出的志愿者申请条件很宽泛:年龄在65岁以下,有奉献精神,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经过24年改革开放锻炼的中国公民,只要符合条件,经过培训,完全可以奔赴到世界各个角落,哪里有汉语需求,他们就可以到那里去胜任。”章新胜说。
国家汉办为此设立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中心,具体负责志愿者的招聘、培训、派出、签约、咨询、经费支持以及日常管理等具体事务。据悉,目前“国家汉办”网站注册报名的点击量已超过3万次。
对于志愿者未来可能达到的规模,严美华认为,一方面要看国内志愿者的数量,国家财政的支持和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双边的磋商、协议。“我们会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在国外建立一个稳定的、有条理的工作渠道。”
事实上,由于各国情况有别,志愿者派出都需要一对一地协商,包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安全保障、交通、医疗、保险等问题。志愿者每月400美元的津贴,也需要双方协商分担。
负责福建师范大学志愿者计划的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沙平则表示,现在向海外派出志愿者或教师,不是简单地补充当地教师不足,不是当劳动力,而是与联合办学结合在一起。“不再是单向的输出,而是互动的合作。”
中国政府对志愿者计划充满期待。在3月底首批志愿者回国的欢迎仪式上,严美华表示,志愿者们的形象,“将引领出成千上万个新的志愿者投身于世界汉语教学”。
“孔子学院”背后的文化期待
“一种语言变成世界的大量增长的需求,本身就表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它的综合国力以及它在世界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各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预测。”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对媒体说。
以中国傲人的经济迅跑和国力增长为背景,远至非洲南端的南非,小至南太平洋岛国,从第三世界国家到发达国家,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
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在过去5个月间两次应邀赴法国,给汉语教师做讲座,参加法国教育部主办的全法汉语教学研讨会。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汉语在法国发展势头很快,英语、日语、西班牙语的年增长率是2%-4%,汉语则高达38%。
在日本,汉语已成为继英语之后的第二大外语,“汉语热”直追“英语热”,仅日本主要五大中文培训学校的入校生,今年已突破5000人,比2000年增加了5倍。
在澳大利亚,汉语已经超过意大利语,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外语。
《纽约时报》曾刊登一篇题为《2040年的中国》的文章,文中写道,到2040年时,在世界各地召开的各类科学会议上随处可以听到中文,而美国国内音乐排行榜上的中文歌曲也比比皆是。这当然只是一种假设。今天的现实是: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03年9月公布的调查报告,中文在美国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
2003年底,美国大学理事会宣布设立AP中文项目,这意味着美国中学生选修的汉语课程将计入他们未来在大学中的学分。不久前,教育部、国家汉办和美国教育部签署了中美网络语言教学合作计划,汉语将正式进入美国的主流主体学校。在美国的大学入学统考中,汉语和法语、西班牙语等一样,成为认定的外语项目之一。
陆俭明教授表示,这些都是汉语教学在以往限制较多的美国获得的可贵突破。“这与我们积极主动的工作密切相关。”事实上,在以上项目的实施中,中方将参与编写教材、设计考试等工作。
国家汉办主任严美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在亚洲、大洋洲汉语教学基础较好的基础上,国家汉办针对薄弱地区确定重点,2002年为北美,2003年为中南美洲,2004年为非洲。
专家称,在欧美,学习汉语已经超越了实际的商贸、交流需要,对中国文化的向往成为主要动因。
一种语言能够引起热潮,除了该国国力、侨民分布,文化的魅力是难以量化而又绵绵不绝的动力。长期从事汉语教学的陆俭明教授,并不讳言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动机诱导——比如用法语造句肯定是“去巴黎、看凯旋门”,用汉语造句就必然是“去中国、看长城”。
“语言的学习会加强文化认同感。语言永远只是载体,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是汉语教学的目的。”陆教授说,“当然我们更注重自然地呈现真实,增进了解,消除误会,而不是所谓‘文化扩张’。”
在国外设立专门机构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英国有文化委员会,法国有法语联盟,德国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法国总统希拉克不遗余力地推广法语,塞万提斯的院长是西班牙国王兼任。而中国刚刚推出的“孔子学院”,则意在借助圣人声望向世界推展汉语及其背后广博的文化内涵。
据悉,一个全面涵盖对外汉语文化推广项目的“汉语桥”工程近期即将亮相。包括9个项目、涉及11个部委的计划已经上报国务院,不久后就将正式发布。这个工程除了包括志愿者计划、孔子学院等内容外,还将涉及与国外合作编写中文教材,对海外汉语教材评奖;邀请海外汉语教师做短期培训;汉语考试(HSK)以及一些专业考试等。
国家汉办新闻发言人张国庆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对外教授汉语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事业,要集中国内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致工作的目标,比如现在商务部有些项目向汉语教学方面倾斜。商务部领导已经提出,商品走向世界,没有语言的支撑是不行的。
他说:宣传中国语言和文化,不只是我们有关机构的事情,而是全民的责任,如:在我们出口的产品上,多印几个中文字,也是宣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在国外,推广民族语言不只有政府的支持,还有企业的支持,比如可以通过培训自己的汉语人才来宣传自己的企业。
事实上,在面向海外的汉语推广背后,是中国政府对发展社会科学的关注。一个多月前,中国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瞭望东方周刊程瑛/北京报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