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弟就学难题引关注 代表建议逐步实现由中央埋单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外来工子弟上学的问题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高度关注,部分委员和代表在建议中表示:外来工子弟上学应逐步实现由中央埋单。
1个现状 600万儿童流落全国各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东省副主委刘昌谋在他的一份题为《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提案中指出,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人,随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儿童约有643万人。由于诸多因素,外来工子女的就学问题已成为“普九”工作的一个难点。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状况如下:1.就读于流动人口自办学校;2.在流入地公办学校里借读;3.就读于私立学校或寄宿学校;4.未随父母流动的“留守儿童”在流出地接受义务教育;5.部分儿童无学可上,失学、辍学。
来自重庆的全国政协委员陈万志在政协会议发言中也提出了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现状。
2种争论 民校不达标是保还是关
由于外来工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进入高档的民办学校,而因为他们是外地户口,又难以进入本地的公办学校,导致一些外来工子弟不得不到一些条件并不完全符合规定的民办学校就读。而因为不符合办学条件,这些学校随时有被取缔的危险。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委员和代表们争论颇大。
正方:有书读总比没书读好
刘昌谋委员表示,收费低的民办学校也是因为收费低才无法立即完全满足政府提出的办学条件,教育部门不应该墨守成规,应该允许其在一个时间里逐步改善,达到标准。“有书读总比没书读好,对于小孩来说,他们最大的需求就是受教育,过了这个年龄,学也学不进去了!”
刘昌谋委员甚至建议,政府部门可以考虑给这些专门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政策倾斜,进行扶持、资助,帮助其达标,因为外来工为当地的经济作出了贡献,其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当地政府也应该重视。
反方:条件不够是误人子弟
全国政协委员、江门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李崴则表示,对这种学校应该坚决取缔。办学条件最重要的两个条件就是安全和师资,如果一个学校的硬件不符合安全规定,这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如果师资力量达不到,则是误人子弟。他认为,这些学校什么时候达标了什么时候才可以开办。
全国人大代表李国强认为,投资学校的人应有充足准备。他也认为,不达标的学校应予以坚决的取缔,不能让一些老板投资办学后找各种借口向政府要钱要优惠。
3条建议
外来儿童借读费应取消
刘昌谋委员表示,面对日益高涨的学费,特别是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所收的“借读费”、“赞助费”,必须予以治理。就现实情况,应使收费标准按学校或办学单位的教育成本投入来确定,最大限度地做到收费合理,同时逐步弱化这种收费制度,这也是义务教育平等性的一种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来人口子女应缴纳和所在城市学龄儿童一样的学杂费,借读费应该逐步取消。
义务教育打破户籍限制
李崴委员强调,要想改变目前外来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应该改变目前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应该逐步过度到以省投入为主,最终实现“以中央投入”为主,这样外来工的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就不再受到教育投入机制的制约,因为无论哪个省的孩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孩子。
刘昌谋委员建议打破以户籍来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旧体制,为所有适龄儿童建立义务教育登记,外来工子弟也可以凭登记卡享受中央的“两免一补”政策。
减高校投入增义务教育
刘昌谋委员建议缩减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他说:“5个亿投入到高校里面去,可能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却可以解决一大批外来工子弟上学的问题。”对此,李崴委员也深有同感,他说:“国家财政的教育经费应该大部分投入到义务教育里而不是高等教育。”他说,只有国家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才能保障外来工子女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不达标学校纷纷被查,外来工家长哭着说:我们需要这些学校
时报讯 (记者 薛冰) 广州目前0~14岁的外来儿童超过了100万,针对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时报曾进行过大篇幅的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委员和代表们就外来工子女就学难问题进行了讨论。日前,教育专家陶西平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来工子女教育应由政府埋单。
作为一家关注民生的报纸,信息时报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去年9月,时报先后编发了《边缘学校:关还是扶?》、《他们的目光闪烁着企盼》等关注外来工教育问题的系列报道,反映出外来工子女求学难,外来工学校办学难,外来工教师生存难等现状。
去年9月1日,正是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广州市白云区两所刚刚开办的民办学校却面临着关门的命运,因为他们的招生没有取得教育部门批准。而就在当时,广州另有4所民校也面临着整改的命运。
事实上,这类情形在有着300万外来人口的广州屡有上演。令人心酸的是,记者在上述事件的采访中看到,每当教育部门要对违规办学的学校进行查封时,已经入学的学生家长却迟迟不肯离去,甚至哭着表示:我们需要这样的学校!据了解,公办学校高额的赞助费用;高中升学的衔接问题都是他们选择这类民办学校的原因。
来自广州教育部门的统计显示,广州目前0~14岁的外来儿童超过了100万。这种不均衡的供求关系,使得广州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窝棚”学校。
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情合理又不合法的现状一时间引起了各界的争论和思考。国家总督学顾问、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日前在接受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问题应以户籍所在地和流入地相互配合,以流入地政府解决为主,外来工子女应该享受公平的学习环境。”
陶西平认为,现在有些地区的公办学校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已经不再是难题。像广州、深圳这样外来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目前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解决。陶西平说,碰到解决孩子求学问题,责任首先在政府,在有困难情况下,公办、民办都来解决。
两会快评
教育的大门不能轻易关闭
李 龙
一边是违规办学必须取缔,一边却是众多外来工家长为子女求学无门的心酸,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外来工子女求学的艰辛,都提醒着我们,一刀切地取缔违规办学的外来工子弟学校,或许并不能“认真解决好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的问题”。
确实,这些违规办学的学校或许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连最基本的校舍安全也难以保证,有关部门对其取缔也是有章可循的。但是在取缔之时可有想过,校门外还徘徊着那么多等待有张自己课桌的孩子,还有那么多只能在这些低门槛学校才能上得起学的学龄儿童。
无可否认,违规办学的存在是不合法的,但是对处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外来工子女来说,他们只有在这些违规的学堂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不合法的东西在现实中却具有合情合理性,外来工子弟学校尴尬的存在突显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辛酸。
对有关部门来说,取缔是最方便最省事的,但是简单地对这些违规办学的学校取缔关闭,意味着剥夺了部分外来工子女的受教育权,这是对公平教育本意的破坏。如果变取缔为有效的整顿和扶持,引导其逐步走上正轨,可能更具有现实意义。当然这需要政府辅以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将这些边缘化的学校纳入到整个城市的教育规划中,给外来工子女在教育上享有城里人同样的权利。广州作为一个流动人口大、外来工多的城市,在公办学校难以满足外来工子女就读的情况下,扶植一些发展潜力较好的民办学校,对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
无论城里孩子还是乡下娃,都可以坐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上课,一起接受知识的洗礼,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求。教育的大门不能随便关了就万事大吉,外来工子女的课桌不能再漂泊不定,千万不要让外来工子女求学成为每年两会上一个沉重的话题。
时报特派记者 何雪峰 魏黎明 摄影 时报记者 巢 晓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请进入《狐说百姓》论坛和大家一起讨论
启用要闻及时提醒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