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在某些药厂和药商手里,铜可以变成金子。”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150医院院长高春芳,针对群众意见不断的药价“虚高”,感慨地举了一个实例,“只要换一个名字,一些厂商就敢把药卖出成本价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虚高价格。一种核心成分为青霉素的感冒药针剂,成本仅6角钱,加入一点无关紧要的成分后,价格狂升到150元至600元一支;几元钱的氟哌酸成分不变,换个包装就变成了100多元一盒的新药。”
药价“虚高”是体制问题
降低药品“虚高”价格,直接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此,储亚平委员说:“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整顿,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效果并不明显,人民群众对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十分不满意,迫切希望整顿药品价格秩序,降低‘虚高’药价。”
药价为什么会“虚高”?“政府物价部门定价、核价不科学,药品流通环节过多,药品生产企业非法促销增加成本,物价部门对药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缺乏监控,地方和部门利益保护主义等因素,导致药品价格虚高不下。”高春芳委员分析说。
储亚平委员认为:“药价虚高的问题,表面上是价格监管问题,实质上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为了生存,药品市场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质量与品种的竞争,而更多的是折扣高低的竞争。要想你的药能进医院、药店,就非得把本来只有1元钱的出厂价报到10元、20元,以留下更多的回扣空间吸引医院,于是就出现了价格越高越好卖的这种有悖于市场竞争规律的怪现象。”储亚平委员说。
“按理说,药品合理价格不难确定,药品价格本应由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加上药厂、批发公司和医院、药店的合理利润构成。但是由于利益驱动,有关部门基本是按药厂自己提供的申报资料来核定药价,结果形成‘虚高’药价。”储亚平委员说。
“那么医院呢?”储亚平委员说,“医院对药品降价并不情愿,而更乐于进价格高的药品。为什么?药品收入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在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医院除了靠一些收费较高的检查项目如核磁共振、CT扫描、B超等收费外,就只有靠卖药了。目前的情况是药价越高,其批零价差价就越大,利润也就越高。”
生产流通体制亟待改革
储亚平委员认为,降低“虚高”药价,必须依靠国家从制度上对现行的药品生产和流通体制进行改革,靠各级政府强制性法令加以调整。
“虽然实行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但零售价仍然比较高,老百姓没有得到药品招标采购真正的实惠。必须在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同时,按照其他商品的运行规律,实行加税顺价销售,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降低药价的目标。”储亚平委员建议。
同时,价格管理部门要对厂家申报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等方式,确保所定价格与药品的价值相一致。严把新药特药的审批关,防止用换包装、换药名抬高药价。“彻底执行医疗改革,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开管理,改变以药养药的局面,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充分体现‘医’的价值”。
为了消除药价“虚高”黑幕,高春芳委员建议,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医学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药品价格的制定。对于常用药、抢救用药等与广大患者密切相关的药品,应该通过召开听证会、建设电子交易平台等措施,增强药品定价管理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别让看病如挤超市
去年11月中旬开始,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共查处“红包”问题300件,200多名医务人员受到处理,同时查处医药购销中的违法违纪案件500多件,涉案金额约2000多万元。
这组数据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近年来医疗服务中滋生的收受药品回扣、收受病人钱物、开单提成等问题,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看病找熟人,是许多患者和家属的共同经历。带熟人看病对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也已习以为常。山东省一家省部属医院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诉苦:“我们办公室人员三分之二工作量是带熟人看病。就连自己的家人来看病也要找个熟人关照一下。”
“医院太少了!”梁晓声委员说,“在许多城市,翻盖了一些医院,维修了一些医院,扩建了一些医院,但新建的医院、尤其是新建的面向平民百姓的医院,却少而又少。在许多城市,人口已翻了几番,可它所拥有的医院,也许还是从前几所。我希望中国在未来一二十年里,无论谁去到医院看病,都不必起早排队挂号,都不必非托人找到关系才能踏实,而我们看病的感觉,不再如挤入超市去抢购甩卖商品。”
建“平民医院”解决看病难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应该尽快建设一批福利性质的‘平民医院’,以低廉的价格,为贫困人群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如感冒发烧等常见病、普通病都可以,医院按病种收费,药的价格和检查费、住院费都要比普通医院低,政府对医院实行有效的补贴,然后用政策价格杠杆让患者选择治疗的医院。”徐秀玉代表说。
哈尔滨市老年医院科技院院长尤全喜代表认为,“平民医院”可以是政府公立公益性的医院,也可动员慈善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参加,给企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广泛吸收社会资金。以上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