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杜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知难而进,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望。这句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毋庸讳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重大成就。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增长21.4%、13.3%、35.7%;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分别是7.7%和6.8%。
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形势大好,越要谨慎清醒,认真分析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005年,我们仍将面临诸多挑战:粮食供应仍有缺口,农民增收空间有限;一些新的盲目投资正在形成,资源约束矛盾将更加突出;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体制性弊端尚待进一步消除,改革紧迫性日益凸显;跻身贸易大国却非强国,外部制约因素日益增多;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腐败大案要案时有发生。
面对这些挑战和考验,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令人担忧的是,随着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相对宽裕的物质条件也使很多人淡化了忧患意识。如动辄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搞晚会,搞庆典,营造轻歌曼舞的氛围,把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社会资源浪费掉,这和我们社会的发展阶段不相称,和民族应该具有的素质也不相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华民族素来具有忧患意识,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我们牢记这些可贵的传统,在前进的道路上多点忧患意识。(完)(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