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记者丛峰、郭奔胜、朱建军)农村义务教育都喊难,这个“钱口袋”为什么总是空荡荡的呢?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问题出在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上。
四川的田继万代表以广安市广安区为例,算了一笔账:全区乡镇村九年义务教育学生16.8万人,实行“一费制”后,每年学校公用经费缺口为1100多万元。而2004年全区可用财力不到3.4亿元,而全区工资支出需4亿多元,可用财力连发工资都不够。“对大多数县乡财政来说,预算安排‘一费制’的经费缺口,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田继万说。
据测算,目前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约占我国财政总收入的20%,而其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总数的70%。支付乡镇公务员工资、村干部补贴、公共物品维护等,需要乡镇财政支付2500亿元,而免除农业税后,乡镇财政合法收入只有不到500亿元。可见,县乡两级财政没多少钱用来投进义务教育的“钱口袋”。
“任何一级政府,当其被赋予的责任超出其财政负担能力时,必将导致对该项社会事务不能有效实施。”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傅勇林代表这样认为。
县里没力量,省级财政怎么样呢?据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代表介绍,2004年省级财政投入教育280多亿元,其中61.63%给了义务教育。“大头”是给了义务教育,可问题在于这个总盘子不够花。有时,省里对县里会以补贴、转移支付等形式给予一些支持,去年补贴了3亿元,显然杯水车薪。
再看国家的。据国家统计调查,2002年全国2070个县(市)中,财政收支倒挂县占总数的73%,说明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要靠国家的转移支付。可是,多年来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仍未能达到4%,即使是转移支付,其中有多少用于教育或义务教育没有规定,给一些地方政府使用这笔钱留下了随意的空间。
王斌泰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费应由政府承担,但没有具体规定怎样承担。多年来基本上是政府一半,农民一半。税费改革后,“半个”缺口的问题就凸现出来了。缺口怎么补?政府与政府之间出现了扯皮现象。从中央到省里再到市县乡,谁承担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承诺的时间,到2007年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就又要新增资金缺口。这个钱谁出?也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
总投入不足,分担机制不明确,事权财权不统一等,是农村义务教育空“口袋”的根本原因。一些代表、委员认为,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