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亚辉
开栏的话:今年3月至6月,我国将对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30年来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并重新测量珠峰高度。本报记者与科考队同行,并将第一时间发回现场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秦岭,横亘在陕西中部,巍峨壮丽。2月中旬的一场大雪使这里成为雪白的世界,不少地方的雪深超过半米,气温骤降到零下10度以下。
春节刚过,中国珠峰登山测量队的近40名队员进驻秦岭,开始野外综合集训,为2005年珠峰复测行动做最后的准备。
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主要来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该队副队长陈永军告诉记者:“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有野外测量的工作经验,但要在珠峰这样的高海拔地区完成高精度测量,仍是一个全新而巨大的挑战。”在随他们一起训练的一周时间里,记者最大的感触是:虽然队员们面前有五道难关,但他们没有被吓倒,经过不懈努力,他们一步步向梦想迈进。
难关之一:体能
登顶珠峰不仅要背负必备的装备和测绘仪器,登顶后,还可能进行长达30分钟的作业,要完成这一切,体能是基础。
在海拔1500米的秦岭翠华山上,每天清晨,队员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跑步上山,40分钟时间要跑4公里;上午和下午,队员们还要进行两次负重拉练,背负着20公斤的背包在积雪的山路中行走七八公里。
此前,有一个特殊的抗缺氧训练方法,就是在爬山的时候大步走、跑步、蛙跳来回变化,队员们经常每天训练几次,每次超过两个小时。每次下来,心跳超过200次。训练虽然艰苦,但是看到自己的体能正在逐渐增强,队员们咬牙坚持。
难关之二:技术
有专家说,在高寒高海拔的珠峰地区,在6500米雪线以上,人的大脑极度缺氧,反应会很迟钝,智力甚至只相当于8岁水平。如果不对装备的使用非常熟练,就很容易犯错误,导致登山失败。
在登山界,就有这样真实的事件。一名登山者已经登上了7000米的高度,要在这里换高山靴。但花了1个半小时,高山靴还没有穿上,结果因为缺氧晕倒了……
登山装备的使用技术有很多细节。比如,队员们爬山时穿着防水的背带式冲锋裤。如果不知道使用方法,上厕所时就会犯难,要脱掉上衣才能“搞定”裤子。但是实际上,在衣服上有“小机关”,背带上有扣,侧面有拉锁,掌握了方法,才能够轻松解决问题。
难关之三:环境
珠峰地区环境恶劣。温度在零下15摄氏度到零下40摄氏度,很容易冻伤。过去登山者中有许多人的手指、脚趾被冻伤甚至冻掉。
在攀峰的过程中,队员只能吃简单的脱水食品,要喝水就抓把雪融化。为尽快适应环境,队员们把在秦岭的集训看作“全真测试”,“按珠峰的标准”进行环境适应。
难关之四:心理
据统计,珠峰登顶的死亡率是12%,很多人在攀登珠峰时会有很大压力,这就需要队员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2003年,曾有一个登山队员上到了8300米,他的身体状态很正常。但第二天早上,他哭着告诉教练,他要放弃,他在心理上已经崩溃了,觉得自己上不去了。
在秦岭集训时,队员们遇到一次惊险:队员每天在一个高约9米的冰瀑布上训练攀冰,5天后,队员训练完刚离开冰瀑布几十米,忽然听到身后“轰隆”巨响,数吨重的冰瀑布整体垮了。
这件事对队员们的心理影响很大,在将来的登山之路上,也可能会遇到危险。“我们告诉自己,这件事只是个意外,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充分的估计。”队员们说。
难关之五:意志
“从珠峰的8300米冲锋营地到峰顶,一般人要走22个小时以上,在那种高度,那种环境中,人的生理会到一个极限。往上走一米、一步靠得就是意志。”队员任秀波对记者说。
在秦岭集训的最后一天,队员们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从秦岭翠华山负重走回西安。队员下午上路,直到深夜12点,终于进入西安地界,这时他们已走了20多公里。“开始大家还有说有笑;10公里以后,没人说话了;走到15公里时,大家到了生理极限。虽然我们
的脚上都起了血泡,但我们没有停步”,队员白天路对记者说:“我们知道,这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