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调水:50年的企盼
滇中调水呼声急
去年3月9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云南代表集体联名,向国家提交了《关于把云南“滇中调水”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建议》。
今年3月9日,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部分云南代表再次联名,又一次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把云南“滇中调水”工程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一五”计划的建议》。
两份建议虽然名称不同,联名的代表人数也不同,但提出的都是同一个话题:滇中调水。
两份建议同时提出:滇中调水工程规划以昆明为中心,涉及昆明、大理、楚雄、玉溪、红河、曲靖、丽江7个州市49个县市区。该地区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地区,全省2/5的人口,1/3的粮食产量,2/3的国内生产总值,1/2的农业总产值,4/5的工业总产值,3/5的财政收入集中在这里。滇中兴则云南兴。
滇中地处金沙江、珠江、澜沧江和红河四大水系的分水岭,水资源极度贫乏。以昆明为例,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00立方米左右,相当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是全国14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水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滇中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
50年来,为解决水资源短缺,历届省委、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开山挖渠、修塘筑坝,并先后实施了“引洱入宾”、“引水济昆”、“引漾入洱”等调水工程。但由于难以抗拒的自然原因,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近几年来,为缓解昆明等滇中地区的水资源危机,省委、省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滇中地区的各族群众也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水资源供需尖锐的矛盾并未得到多大缓解。
全国人大代表、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和段琪告诉记者,实施“滇中调水”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解决昆明严重的水危机和保证市民生活用水安全;“滇中调水”对治理和保护高原湖泊创造了条件,是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滇中调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昆明市和滇中地区的“龙头”作用,促进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
云南代表认为,加快“滇中调水”已势在必行,希望尽快将“滇中调水”工程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十一五”计划。云南代表呼吁,早日实施“滇中调水”工程建设是云南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
水危机揪人心
缺水!缺水!!缺水!!!
滇池流域水资源已到极度贫乏的地步。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300立方米,与全国严重缺水地区京津唐人均水资源量(260∽337立方米/人)已无区别。昆明早已成为全国严重缺水的14个城市之一,楚雄、大理、曲靖、玉溪等城市的缺水也日趋严重。
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滇中地区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超过了极限,以滇池为代表的多数湖泊出现了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滇池水质下降到超V类水体,被列入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异龙湖、杞麓湖、星云湖等污染也十分严重;泸江、螳螂川、南盘江、西洱河、龙川江等河流污染逐渐加重,水环境的恶化,更加剧了本来已十分突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农业缺水更是严重。滇池流域耕地连片,土地肥沃,光热条件好,但水资源缺乏,有效灌溉程度仅33%。另一方面,干旱在滇中具有频率高(4年一大旱,小旱年年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冬春夏连旱)、危害严重等特点。金沙江沿岸各地区为全省干旱多发点,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滇中地处金沙江、珠江、红河、澜沧江四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云南省降雨低值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900mm左右(全省年平均降水1259mm),人均水资源量约1150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22%,为全国的1/2。由于蒸发量较大,干旱指数一般在2.0左右,水资源十分紧缺。时空分布不均匀,雨季(6月∽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5%,旱季(11月∽次年5月)仅占15%,需要蓄水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再分配,而滇中又少有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自然条件,水资源有效控制程度低(水库总库容约19亿立方米),导致滇中水资源供需矛盾冲突,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企盼与梦想
水危机一直像笼罩在滇中的巨大阴影困扰着这里的老百姓。为探寻解决滇中水危机的出路,几代人锲而不舍找寻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冲就率专家实地考察,最先提出了“引金(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的宏伟设想。
此后,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国工程院、水利部都对这个工程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许多好的想法:
1960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将金沙江调水入滇中高原作为金沙江流域的开发任务之一;
1990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滇中调水”的最佳水源选择是金沙江,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从虎跳峡水库集中调水到昆明等地区;
1997年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提出了“滇中经济区引水方案设想”,建议将金沙江引水工程解决的供水范围确定为包括昆明、楚雄、大理三州市所属的22个县市区;
2002年3月,根据国家部署,我省编制了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大纲。同时,国务院批准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中国工程院编制了《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
2003年1月,省计委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签订了《云南滇中引水专题咨询》报告合同。2月,省政府将“金沙江调水入滇中”作为“十五”期间解决滇中地区水资源平衡问题的重大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3月,向温家宝总理汇报了相关情况;
2003年12月21日,省政府与长江水利委员会在昆明举行《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合同签订仪式;
2004年1月上旬,长江委设计院联合省水利水电设计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共30多人到有关州市县开展实地查勘工作,并在结束时与滇中调水办公室举行座谈,讨论研究了下一步工作;
2004年3月,全国人代会议上,云南代表团集体向国家提出《关于把云南“滇中调水”列为国家西部大开发重大前期工作项目的建议》。
这一跨世纪的梦想对滇中人民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世纪之梦”。几代人的努力和实践表明,要保证滇中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滇中的水资源危机,实施“滇中调水”,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呼声急行动更急
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开展一年多来,在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建设前期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滇中调水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规划工作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打破传统模式,实施开放性前期工作,落实技术责任单位,建立工作管理协调机制,调动了一大批国内知名专家参与滇中调水前期工作,完成了12项专题研究;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资料的收集和论证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水利部已将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列为国家重大水利前期工作项目,在中央预算内水利投资中安排了700万元工程规划工作经费;建立全过程咨询机制,严把质量关。目前,滇中调水工程规划完成了综合查勘,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水资源分析评价,地质勘测等工作。滇中调水工程规划支撑性专题研究已完成,其余专题也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成果协调。
规划成果表明,滇中2015年的需水达80.23亿立方米,2020年的需水达88.22亿立方米,2030年需水达104.19亿立方米。在现状水利工程条件下,2015年缺水34.18亿立方米,2020年缺水39.83亿立方米,2030年缺水51.13亿立方米,在充分挖掘利用和强化节水后,2015年仍缺水29.62亿立方米,2020年仍缺水32.43亿立方米,缺水率达37%。2030年缺水达38.04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滇中水资源形势严峻,滇中调水十分必要,必须在2015年之前建成通水。
据大会议案组的负责人透露,云南代表团提出的“建议”,国家水利部已经有了初步的答复。3月9日,国家水利部计划司来函称: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编制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滇中调水工程可以列入云南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并抓紧开展前期工作。该项目能否列入全国水利“十一五”规划,将根据该项目在流域中的重要性、紧迫程度、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地方建设积极性和工程建设其他条件,在征求所在流域机构意见后,在编制全国水利发展改革“十一五”规划时,统筹考虑。
滇中调水,刻不容缓;滇中调水,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 沈向兴 徐晓梅 杜京 张瑞芳 题图:本报记者 张 信摄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