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 题:“一副对联”揭示数据注水的本质
新华社记者张旭东、丁锡国、代群
上联: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骗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
横批:数字出官,官出数字。
“这副对联可谓揭露出数据注水的本质。”黄鸣代表说,“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人追求‘政绩’,对统计数字进行干预。”
据代表们反映,在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和经济利益,有的要求按照计划上报统计数字,有的更是凭空编造统计数据,有的授意、指示虚报、瞒报统计数据,甚至直接篡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
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某乡镇给各村下达2001年经济指标时,在计划表中明确注明,每季度上报计划数字的四分之一,全年按照年计划数上报;还有一个县要求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大规模改动,对已经停产的几家工业企业也继续上报产值,致使全县工业产值统计数据严重失实。
记者有一次到某县采访,当地干部告诉记者,人口数字他们能有多个版本,公安部门户籍管理有一个数字;上级来检查计划生育有另一套数字;搞救济扶贫时候有一套数据……上级号召搞农业结构调整,有一个粮食种植面积的数据;强调粮食生产时,种植面积又是另一套数字;领取粮食直补的时候,又能造出一套数字来。
有从事统计工作的专家表示,如今统计工作抗干扰能力差,统计数据由地方统计部门搜集和汇报上报,地方统计部门的干部也主要是由地方管理,经费也主要依赖地方。而统计数据又与干部的奖惩、升迁密切相关,如此一来,统计数据就成为反映各级领导的“政绩单”。这张“政绩单”又由领导自己任命和管理的干部来填写,统计工作的独立性很容易受到破坏,这是制度设计上存在的漏洞。
此外,虽然目前统计法对统计工作有着详细要求和对数字造假的法律制裁条款,不过仍有不少单位和个人视统计法为一部“软法”,法律意识很薄弱。一方面统计调查对象不愿意履行统计法规定的义务,对统计部门布置的调查任务敷衍应付,甚至拒绝接受统计调查;另一方面,一些地方领导担心统计执法影响政绩,不支持甚至压制统计部门执法办案,助长弄虚作假现象。而现行统计法强制处罚规定不明确,一些基层单位对统计执法不配合,甚至公然抵制统计部门的检查。
要想彻底改变“数字注水”的现象,转变干部价值追求取向,就必须从制度设计上来予以防范。许多代表建议,要改变这种怪现象,必须建立起科学的干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更多的让群众来评判干部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