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2005年2月16日文章加强舰艇海上航行补给装置研制,提高舰艇综合保障能力,延长海军舰艇作战半径,是打赢未来海战的重要方面。海后某研究所舰船补给研究室,承担着为我海军研制海上补给装置任务。经过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一代代补给装置相继问世,逐步形成海上、空中、岸海衔接的立体综合保障链,使我海军舰艇综合保障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海上补给显威三大洋
现场实录:南太平洋某海域、波涛汹涌,我海军出访舰艇编队正顶风破浪航行。此时,舰艇因油料减少,重心已上移。必须立即对航行中的舰艇实施油料补给。编队指挥员果断地下达了对舰艇实施油料补给的命令,只见随行的大型补给船迅速进入补给战位,传输油管、管口对接、冲气扫管、加注油料,一整套动作有条不紊,舰艇海上航行纵向油料补给一次性成功。这是我海军第一次派出舰艇编队走出国门、出访南亚三国途中,使用由舰船补给研究室研制的第一代海上纵向加油装置,对出访舰艇实施海上油料补给。
:自1906年英国海军首次采用拖管法航行纵向实施加油开始,舰艇海上航行纵向加油,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目前,这种加油方式在世界各国海军得到广泛应用,如法国海军的“杜朗斯”号、西班牙海军的“诺尔特”号、英国海军的“苹果叶”号等多数国家的油料补给船和接收舰,都装有纵向油料补给装置和接收装置。俄罗斯海军的“别烈津纳”号、“奇里金”号等补给船均装备2个纵向油料补给站。美国海军征用的民船也装有纵向油料补给装置。
科研回放: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海军舰艇出海后需补给时,都必须返回码头进行补给。“中国海军要想从‘黄水’走向‘蓝水’,就必须具备海上补给能力”。于是,舰船补给研究室的科研人员开始了海上补给装置的研究。经过多年攻关,于20世纪80年代初相继研制成功第一代海上航行纵向加油装置和横向油料补给装置。但由于第一代海上纵向加油装置流量小、自动化程度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且在大风浪情况下操作困难。为适应舰艇编队大洋航行,满足特殊海况下的舰艇油料补给要求,该研究室又开始研制新一代海上纵向加油装置。高级工程师闫海发带领课题组经过4年攻关,成功研制出科技含量高的新型舰艇航行纵向加油装置。与第一代加油装置相比,新装置油料补给速度提高了数倍,操作员劳动强度减小了8成,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继第一代海上纵向加油装置的问世,该室还研制了“油水联合站”、“海上某新型油料补给系统”等一批海上补给装置,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为提高海军舰艇夜间航行补给能力,该研究室又采用国际先进微光夜视技术、激光测量装置等新技术,成功研制了海上航行夜间补给配套装置,填补了海上补给装备体系空白,满足了我舰艇编队远航保障的需要。
垂直补给对接海空保障
现场实录:深冬的一天,某海域寒风凛冽,波涛翻滚,我海军在6级风浪中进行舰载直升机悬停加油装置的海上试验。直升机在补给舰上空盘旋一周后,到达离甲板20多米高的补给战位悬停,放下绞车吊钩、吊起甲板上的输油管线,并将加油接头与飞机加油口对接。“开始加油”。顷刻,补给舰上的油料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悬停在上空的直升机上。待油料加到一定额度后,只见输油管线接头自动脱落并迅速封闭管口。直升机海上悬停加油成功。
:舰载直升机垂直补给分干货和液货两种补给方式,悬停加油属垂直补给中的液货补给,是水面舰艇经一套加油系统向悬停于舰艇上方,并与舰艇相对静止的直升机实施燃料补给,西方发达国家海军的舰载直升机大都具备空中航行加油和悬停加油能力。对于垂直干货补给,美海军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率先实施,现美海军海上作战编队接收垂直补给的物资数量占整个海上物资补给总量的30%~40%。英、法、俄等海军的补给船上均搭载有1~2架直升机担负海上垂直补给任务。
科研回放: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已有多家机构陆续开展过直升机加油装置的研制工作,但这些装置只能在直升机着陆或着舰的情况下对其实施加油,不能进行空中悬停加油。要充分发挥舰载直升机在海战中的作用,就必须研制空中悬停加油装置,提高直升机的续航能力。该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翟性泉博士承担了这项课题的研制任务。他带领课题组经过3年多时间的刻苦攻关,终于研制成功舰载直升机悬停加油系统。该课题的研制成功,解决了舰载直升机不着舰或不具备着舰条件时的航空燃料补给问题。同时,也可为飞机不能着陆的岛礁等其他区域上方的直升机进行加油,完善了海军舰载直升机的油料补给手段,填补国内一项空白。
为完善直升机垂直补给装置,规范垂直补给程序,实现舰载直升机与海上舰艇或岛礁实施干、液货补给、人员换乘等,该研究室还成功研制了舰载直升机垂直补给配套设备,实现了海上舰艇立体化后勤保障。
岸滩补给接通海陆保障线
现场实录:盛夏的某海滩上热浪袭人,马达声、枪炮声此起彼伏,只见直升机空中盘旋,两栖装甲车抢滩成功。“为登陆直升机和车辆实施油料补给。”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在海上待命的补给舰迅速放下漂浮软管,并由登陆艇拖至岸边与岸滩的储油方舱对接。顷刻,补给舰的油料便输送到了岸滩的储油方舱,并迅速对登陆直升机和车辆实施加油。这是“岸滩输转系统”向岸滩的作战装备实施油料补给试验。该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军事发达国家对岸滩油料补给非常重视,其装备品种多、性能好。如原苏军的岸滩加油设备,可为停泊在距岸滩700米以内的军舰加油,同时还可将停泊油船的油料卸至岸滩油库,具有双向输送能力;美军船至岸传送燃油用的是漂浮软管管道系统,用于海上系泊油船向岸滩贮油设施传输散装燃油;英军研制的船至岸野战储运设备、软体油囊为登陆车辆和直升机补给油料。
科研回放:1990年5月,油料储运专业硕士研究生赵伟通过调研发现,岸基保障装备由岸到海的补给装备、海上补给装备都有,惟独缺少由海到岸的油料补给装备。
一定要“填补这项空白!”赵伟收集相关资料,深入部队调研了解需求,很快做出了“岸滩油料输转系统”的研究论证报告,并正式承接了该课题的研制任务。由于该系统是在海上对岸滩实施输油,涉及设备多,而且海情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大。必须对整个系统的结构组成和海上设备的结构强度进行优化设计。赵伟与课题组的同志自主创新,在国内首次建立了岸滩油料保障的可靠性模拟模型和海上漂浮软管在海浪、海流作用下的张力计算模型,经过反复模拟实验,终于解决了海上漂浮软管的强度计算问题。为检验设备性能,课题组成员坐着橡皮舟在海上进行软管的铺设和撤收试验,为该系统探索了大量实操数据,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为解决在无码头或战时码头被毁的情况下,为舰艇实施油料补给问题,该研究室先后研制了岸滩液货补给系统、某型油料补给方舱等由岸到海的补给设备,可随时随地设立补给点,及时为海上舰艇实施油料补给。同时,该研究室还开展了多项由海到岸的物资保障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水上拖囊系统成功地解决了沿海岛屿轻质油料的输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