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阳
克拉德斯卡,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到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也许就会使人联想到他——1838年,一个名叫克拉德斯卡的建筑师为了使比萨斜塔底层因倾斜而埋入土中的雕饰华丽的支柱重见天日,竟愚蠢地挖地基座边的土,结果发生了更大的不幸,短短几天时间里塔身就倾斜了0.75度,塔顶向南倾斜了0.6米。他当然没有goonand go on,不然比萨斜塔早已轰然成为废墟。
胡卫民,这个“为民医生”的遭遇,让我联想到克拉德斯卡。
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的多数人眼里,在娄底市某些领导眼里,胡卫民正是一个“挖墙角”的人。胡卫民被同事“指着鼻子骂”:“开单提成是全国医疗行业的普遍问题,你为什么把内部规定捅出去?”他成了“吃里扒外、刻意搞垮医院”的“公敌”。(3月16日新华视点)
也许是因为没有身在其中,不是其中的即得利益者,所以我们才会站在胡卫民一边。假如我们身在其中呢?客观一些讲,那些站在胡卫民对立面的,并非是一个腐败群体,而是一个身在腐败体制中的群体。套一句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的话说,是“制度”给了他们“开单提成”的权力。
胡卫民挑战的如果仅仅是娄底市中心医院或娄底市的“医疗腐败”,而不是“全国医疗行业”,那么他这种挑战固然不失为“正义”,然而其意义也是有限的;对娄底市中心医院的大多数人来说,似乎也有失“公平”。
医疗腐败的症结在于体制。现行的医疗体制是怎样一种体制?以娄底市而言,市委、市政府竟可以向娄底市中心医院下创收任务,能不能“完成任务”决定着娄底市中心医院院长的前途。那么娄底市中心医院又是怎样去“完成任务”的呢?实行“激励措施”:开单提成。
现行医疗体制必须进行彻底改革,这已没有异议。问题是如何改革,如何才叫“彻底”,我们有没有打破它甚至推倒重来的勇气?我们要谨防这样一种趋向:把“改革”变成“改良”,把“消除腐败”变成“降低腐败的程度”。就如湖南省派向娄底市的调查组认为的,胡卫民“反映的娄底市中心医院的问题只是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建议“完善中心医院的各项制度”云云。
对很多身在医疗体制内的以及可以控制医疗体制的人来说,现行的医疗体制就是一座比萨斜塔。以现代科学技术之先进,要把比萨斜塔纠正为“垂直”有何难哉?然而不能,因为假使比萨斜塔不“斜”,就会失去其独有的迷人风韵,不再是一种“奇迹”。所以,费时12年的挽救、2001年重新向游人开放的比萨斜塔依然是“斜”的,科学家预言可以再屹立300年不倒。那么300年之后呢?当然是再来一次“挽救”——不能让它倒掉,也不能把它正过来。
然而一个简单事实是,正如比萨斜塔一样,来自内部的阻力尚不能阻挡真正的改革。那么医疗改革又为何如此步履艰难,真正的阻力究竟来自何处?我们应进一步追问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