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测量队员郑林(右)、高北占正在格尔木测量点进行GPS卫星观测。 记者 赵亚辉摄
3月17日早上8时15分,在青海和西藏交界的昆仑山区和唐古拉山区,银装素裹,白雪茫茫。此间海拔超过4500米,6级大风和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让万物失去生气……
在连绵起伏的雪峰之下,在凛冽的寒风之中,在青藏公路沿线从格尔木到安多约800公里的大山里,已经野外宿营一夜的中国珠峰测量队的30多名队员抖擞精神,分别在4个主测量点和8个附测量点上,同时打开悉心架设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开关,展开了为期48小时不间断的联机观测。这次联机观测是备受关注的2005珠峰高度复测行动启动后的第一次实测,标志着珠峰高度复测行动正式开始实施。
“如期”频遭意外
按照2005珠峰复测行动计划,此次联机观测是如期开始的。但“如期”的实现来之不易!来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近40名队员组成的中国珠峰测量队是3月10日从西安出发的,在第二天,刚刚进入海拔2000米的高原地带,一辆新购置的大卡车就因为“水土不服”,电路主板出现故障被迫抛锚;第三天,又有一辆大卡车出现了故障,不能行驶……这些意外打乱了整个行车计划。为不耽误珠峰复测行动进程,测量队立刻决定:一方面留下几名队员现场处理,同时从西安调派新车;另一方面,其他队员先行赶往格尔木,同时将两辆大卡车上的货物分解,把最先需要的设备转移到别的车辆上。到达格尔木后,几名新队员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还发生头疼和呕吐。面对意外和困难,队员们迅速进行了车辆和人员的重新编组,任务也进行了重新分工,确保了联测没有延期……
复测面临考验
在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五道梁主测量点,联测顺利开始之后,负责此次测量任务的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副队长陈永军告诉记者:从今天起,珠峰高度复测行动就算全面展开了。在随后的1个多月里,测量队将在青藏高原的30个主测量点和50多个附测量点上展开6轮联机观测行动。测量队员的足迹将穿越藏北无人区和昆仑、唐古拉、喜马拉雅、冈底斯等藏区大山。这些被精心选择的测量点都是青藏高原板块典型的地理标点,联机观测的数据结果将反映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进程的细节,对实现此次高精度测量珠峰高度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海拔青藏高原地区,48小时的联机连续观测对队员们是场艰巨的考验:
首先,联机观测要求各测量点必须同步观测才能保证数据精度。这意味着,不论天气如何恶劣,道路如何艰难,队员们必须在预定的时间到达测量点。事实上,许多测量点并不在公路旁,有些在山顶,有些在戈壁,有些在草丛中,要找到这些点并不容易。在这次联机观测中,为找到唐古拉山地区的一个测量点,一组队员花费了一天的时间。其次,找到测量点后,架设仪器的要求也很高。为保证精度,GPS仪器的架设一定要严格整平、对中,且要安放在平稳安全的地方,既要方便操作,又要不妨碍卫星信号的接收;架设天线时,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o。记者在五道梁看到,队员们虽是“熟练工”,却依然在寒风中工作了两个小时,才完成这个“技术活”。
第三,由于气候环境恶劣,队员们需要随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每过两小时还要详细检查仪器的工作进程和接收数据情况。比如,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要各量测一次天线高,如果误差小于3毫米,取中数采用,否则,就要重新架设、整平仪器。为保证仪器能够正常工作,队员们在测量过程中可谓“各显神通”。记者看到:在位于格尔木地震台的格尔木主测量点,队员郑林用自己的羽绒服把数据接收机裹起来,装在背包里;在五道梁主测量点,队员张建华把仪器放在自己休息的帐篷里,用棉被盖起来……45岁的测量队员郭庆生的脸上写满了沧桑,他笑着对记者说:“我搞26年野外测量了,有一条经验:这些仪器比我们娇气,享受的待遇自然要比我们好。”
“如果不出意外,到19日上午8时15分,这次联机观测就会成功完成”,陈永军说,“之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将是藏北无人区。”(记者 赵亚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