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医按几下肚子诊出阑尾炎
记者暗访后配合执法人员查处3家诊所
新闻索引:日前,快报接到读者反映,在南京市浦口区桥北村一带有许多游医开办“黑诊所”,脏乱差的医疗环境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埋下严重隐患。记者经过暗访,将情况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反映,浦口区卫生监督所会同泰山新村派出所迅速出击,一举端掉3家问题严重的黑诊所。
按按肚子就说是阑尾炎
沿着一条几米宽的小路,记者走进了桥北村。这里大多是出租屋,居住着大量的外来人口。走进村子100多米处,记者看到路边的一间平房门外挂着一块招牌,上面画着一个红十字标志,写着“卫生室”三个字。推开大门,只见不大的房间里放着一张办公桌,上面摆放了许多针头,桌子后面是一个摆放了很多药品的木架。在墙边有两张长木椅,上方的铁钩上吊着几只盐水瓶,两名女子正在挂水。
“你哪里不舒服?”坐在办公桌后面的中年男子看到记者进来,立即起身热情地问道。“肚子有点疼。”记者回答。该男子让记者坐在椅子上,用手在肚子上按了按,问了几句后说,“肯定是阑尾炎,要先挂水。”记者推说钱没带够,下次再来,这位医生说,“你要抓紧时间来看,在我这里先挂水,观察观察,一般就会好的。”
出了该诊所,记者沿着小路向前走了200多米,一路上看到4家挂着招牌的诊所正在营业。记者走进了另一家诊所,只有七八平方米大,用一个柜子隔成两半,里面放着一张床,“医生”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男子,他说这间房子既是诊所也是卧室。在墙上记者看到张贴着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都是由安徽省芜湖县颁发的,但是有效期只到2004年12月31日。记者拿起柜子上的药盒看了看,“怎么都是空的啊?”“我的药不放在这里,你要的话我给你去拿,万一遇到检查损失小一点。”
记者配合除掉3家黑诊所
在基本摸清楚情况后,记者向浦口区卫生监督所反映了上述情况,卫监所吴所长当即表示组织执法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检查,如情况属实将依法取缔。
下午3时许,浦口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会同泰山新村派出所警官一起赶到桥北村联合执法,在记者暗访过的诊所里,一名附近工地的工人正在接受治疗。据了解,该诊所的医生姓王,他拿出执业资格证书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试图证明自己不是非法行医的“黑诊所”。但是执法人员检查发现,他只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而根据相关规定,这是不能独立行医的。同时,他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由安徽芜湖县卫生局颁发当地一个村卫生室的许可证,没有在浦口区卫生局进行登记。卫监人员说,王某根本不具备执业条件,完全可以认定为非法行医。
当天下午,执法人员共查处了3家没有执业资格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黑诊所”,没收了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械,其中还有一些游医们自制的药品,而这些药品的安全性完全没有保障。
居民对游医习已为常
在检查中,王某表示自己的情况在此类诊所当中已经算好的了,“我还是学过医的,这附近那么多诊所,很多人都没上过学,还不是照样开诊所,给人看病。”
执法过程中,附近其他一些营业中的“黑诊所”得到风声后迅速关门歇业,游医们也跑得不知去向。对于游医们非法行医的状况,当地部分居民习已为常。一位在“黑诊所”看过病的居民说,“他们这里看病便宜,看些小病小痛的又不会死人,有什么关系?”
黑诊所泛滥为利益驱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其中一些“黑诊所”已经被多次查处,但是屡教不改,等风头一过,诊所又开业了。“黑诊所”屡禁不绝,根源何在?有关人士分析,一是利益使然,这些游医们大都是一人一所,没有人员工资开支,成本低廉,获利巨大;二是市场有需求,“黑诊所”的泛滥与城市建设有很大关系,大都聚集在外来人口众多的地方,桥北村一带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医疗体系尚不完善为“黑诊所”的滋生提供了生存条件。三是相关部门执法乏力,作为个体经营的医疗机构,需要租房、办理营业执照,需要纳税,需要进药品,这些问题牵涉到工商、税务、药监、卫监、公安等多个部门,单个部门的查处往往力度不够,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联动,联合执法。见习记者 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