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水网合理分配四水联调优化配置
本报讯(记者冯金莲)今天是第13个“世界水日”,也是第18个“中国水周”的第一天。昨日,针对我市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今后全市水资源建设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水利部门。
现状———缺水水污染环境恶化
当前我市水资源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干旱缺水、水污染严重和水生态环境恶化。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我市年均用水量32—34亿立方米,而全市年均可利用量是22.4亿立方米,年均缺水10亿立方米左右;全市城乡年排放废污水约5.83亿立方米,入河废污水3.71亿立方米,而达标排放量仅1.45亿立方米;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主要靠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来维持。目前,我市市区年均超采地下水1.1亿立方米。水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策———多措并举合理利用
面对我市的水资源现状,水利部门在积极做好全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构建覆盖全市、“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水网的同时,合理确定了全市水资源的分配方案,以实现引江水、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四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
市水利局局长梁立安介绍说,今后我市将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进节水技术改革,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突出以下两个加强:
加强水源的保护。对岗南、黄壁庄地表水水源地、滹沱河、沙磁河地下水水源地和南水北调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对用水和排污实施有效控制,按照“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原则,在农田灌溉、河湖水景、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冲厕、消防、工业冷却、洗涤等方面大力推广利用再生水。对地下水超采区要严格取水许可,实施总量控制。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方针,重点搞好地广人稀、水土流失轻微地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控制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增加雨洪资源利用量。同时,积极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尽快建立国家水权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水资源建设,我市于昨日举办了纪念“世界水日”、以“努力解决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专题的专家座谈会。来自省、市的有关专家,分别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议。市政协副主席李屏东出席座谈会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