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乡高教园区北到长阳镇广阳村南,南到良乡镇于管营村南(规划公路二环),东到长于公路,西到东羊庄村、常庄一带。
园区规划占地6.49平方公里,合974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为299.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5亿。
园区呈反“L”型,分4个功能区:中央设施区、中央景观区共占地2840亩,教学科研区占地约1860亩,学生生活区与体育设施区占地2532亩,其他用地1873亩。
北京工商大学等5高校迁址计划影响不大
本报讯 北京工商大学将于今年9月将学校主体迁往房山区的良乡高教园区。然而,记者昨天从国土资源部了解到,到目前为止,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只公布了两批通过规划审核的开发区名单,而良乡高教园区尚未通过审批。
据北京工商大学介绍,学校的良乡校区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总面积计划占地约1300亩,目前建筑各项设施已占地650亩,图书馆、教学楼等22个一期建筑项目已经完工19个,可容纳9000人的宿舍也已经在新校区落成。
据了解,与北京工商大学一样,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也与房山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这5所高校将在2006年前在良乡高教园区建设新校址。其中,北京工商大学已于2004年10月15日将两个年级的学生迁到了良乡高教园区的新校址,并计划于今年9月将学校的主体全部迁到新校区。
对此,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家所谓的“高教园区”通过审批。良乡高教园区属于违规开发建设,在通过国土资源部审批前原则上应该恢复原状。
该负责人说,从2003年起,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开发区进行整顿治理。到2004年8月阶段性检查验收结束时,全国的开发区数量已经减少到2053个。因此,对于良乡高教园区这种擅自动工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处属实后,将予以严肃处理。
■官方表态
>>国土资源部
良乡高教园尚未通过审批
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只公布了两批通过规划审核的开发区名单,北京市只有“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了国土资源部的规划审核。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已经进行审批的开发园区主要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这几种园区类型。按照规定,只有通过审核的开发区,才可以恢复正常的建设用地供应,所以可以肯定“良乡高教园区”目前绝对不在已经通过审批的开发区名单之列,也就是说该园区没有资格擅自大兴土木。
>>市教委
确实碰到了一定难度
市教委基教处表示,目前良乡高教园区的建设工作确实碰到了一定难度,但该工作仍将继续推进。
>>良乡高教园区管委会
园区规划已经获批复
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孙静表示,园区规划已经获得批复,但拒绝透露批复单位及内容。
>>房山区委
想低调处理此事
房山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关于高校入驻高教园区一事,目前想低调处理。
■各校反应
>>北京工商大学
不影响9月迁往新校区
北京工商大学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事不影响该校既定迁址计划,即从今年起陆续将学校主体迁往高教园区。
这位负责人称,目前已经有两个年级的学生迁到新区,今年9月入学的新生也将进入新区。学校计划从9月起,将学校主体全部迁往新区,老校区只保留校综合办公室,成人教育生和部分学院的实验室。同时,学校决定本科生前3年在良乡校区学习,大四生回老校区学习,以方便学生就业。
>>社科院研究生院
原定建设规模基本不变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计划局计划处处长马跃华介绍,由于国土资源部去年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清理,良乡的高教园区项目暂停了近半年,去年底才恢复。
经市政府协调,市发改委已经对良乡的高教园区进行立项。目前社科院待土地开发结束后,预计年内将开工,建设周期预计为两年左右,原定建设规模基本不变。
>>首都师范大学
视事态发展做出决定
首都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原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一期工程,预计年内能入驻新校区,但听说国土资源部尚未审批良乡高教园区建设项目,因此将视事态发展做出决定。
>>北京理工大学
确定年内开工日期
学校基建处表示,良乡校区的建设已完成“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的编制和审批,争取年内开工建设。至于良乡高教园区的开发建设尚未得到国土资源部审批,该校表示目前只是无法确定具体开工日期。
>>首都医科大学
取消原计划将另择新址
该校表示,学校曾于2003年前后有过在良乡建设新校区的计划,一直没有实施,目前已经取消了该计划,将另择新址建设新校区。
■良乡高教园区筹建过程
1999年7月 房山区决定在良乡卫星城规划区内划出万亩土地兴建高教园区。
2001年10月10日 此项决定得到市政府的同意。
2003年5月18日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破土动工。
2004年10月15日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迎来首批2004级新生共2914人。
目前 房山区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2006年 预计5所院校陆续入驻,学生规模达9-10万人。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肖锋 赵升 刘薇 肖宾
制图 杨立场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