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家长要实行监护权,最好能告知一下,这样才能不侵犯我们的隐私权。”“如果家长告知了,有多少同学愿意被监视?”学生们哄然笑了。在北京十一学校举行创建主体性优质课堂百人百节汇报活动中,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成了政治课堂学生争辩的主题。
这节政治课因为选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吸引了20多名外校教师听讲。这也是政治老师王金凤上的关于隐私的第二节课。因此,尽管课堂内容丰富,但学生们除了认真听课、积极讨论外,表情始终是轻松的。看着学生兴奋地讨论如何逃避家长侵犯自己隐私的时候,一位老教师则瞪大了严肃的眼睛。
据王老师对北京十一学校初二年级300名学生调查,65%的学生表明自己的隐私权曾经被侵犯过,其中有3名学生还说隐私权经常被侵犯。
调查表明,在学生隐私权被侵犯的人群中,同学和朋友超过父母,排在第一位,比例也超过了50%。其他侵犯学生隐私权的人群还有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网站、传媒等)。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被侵犯隐私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来被经常提起的偷看日记已经退到第三位,翻看手机短信和QQ聊天内容则上升为第一位,另外还有偷拍等侵犯隐私的方式。
王金凤老师特别指出,就是想通过课堂讲授尊重和维护隐私权,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了解身边情况,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讨论掌握一些保护隐私的方法,同时也希望通过他们呼吁倡导大家都去尊重他人的隐私。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