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树臣 通讯员王芷荭
“行业准入”
3月中旬,河南省公共娱乐场所从业“准入制”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相关行业和相关人员正准备开始接受性病、艾滋病检测。
据了解,河南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将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公共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性病、艾滋病检测,并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
据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介绍,美容美发、歌舞娱乐、桑拿浴室、按摩足浴等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开始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制度规定,上述行业从业人员在办理健康合格证时,必须进行性病、艾滋病相关项目检测,并接受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此外,河南还将实行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对全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由其业主进行详细登记,上报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备案,凡是不登记备案的,不得开业。对隐瞒不报或者弄虚作假的,予以停业整顿,直至取缔。
各公共娱乐场所业主负责督促本场所内从业人员及时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健康检查和艾滋病、性病检测,对检测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取消其从业资格,对拒不办理健康合格证的,甚至组织、容留艾滋病、性病患者从事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洗浴等公共服务行业,从而导致性病、艾滋病传播的,依法给予严惩。
这一措施公布后,在当地引发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
引发争议
河南省的娱乐场所“准入制”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为此举叫好的人士认为,通过公共娱乐场艾滋病传播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社会现实,公众对这一行业不再是道德呼吁,而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制度约束,政府对此约束是在铁肩担道义。
多位专业人士认为:要控制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和蔓延,彻底取缔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无疑是治本之策。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虽然打击行动成果显著,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仍难杜绝。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准入制度和实名登记制,能够有效地将性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隔离出公共娱乐场所,切断艾滋病在公共场所传播的途径,减少传染机会;同时还体现了政府对轻微违法人员即嫖娼者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
但也有人认为,河南这样做有可能“好心帮倒忙”———不但不会制止性传播的蔓延,相反可能会给那些卖淫嫖娼者提供一个错误信息,让他们的活动更加肆无忌惮。
对此,河南许多卫生专业人士回应认为,这些质疑缺乏现实意义。一位卫生专业人士说:“没有任何法律或者任何政府能将社会阴暗面全部扫清。在公共娱乐场所这个必然存在卖淫嫖娼等色情活动死角的地方,政府在依法禁止和严厉打击的同时,通过使用检测的技术手段来尽可能地降低该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肯定比无所作为要好得多。并且,这才是真正面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也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执政智慧。”
参与实施此项政策的河南省卫生厅有关人士强调说,河南此项举措要比一些地方政府对公共娱乐场艾滋病传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强得多,是一个责任型政府的体现。
也有人认为,公共娱乐场所必须承担社会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为自己赢得社会声誉和政府的认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自身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
预防前移
对娱乐场所实行“准入制”,会不会使艾滋病人从业受到限制?河南世纪通律师事务所律师连向群认为,河南省拟实施的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准入制度,也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部分。
艾滋病、淋病等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因此,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准入制”,应当属于对法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符合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
反对者认为,虽然这一制度值得肯定,但其实施效果还是值得担心。仅仅就那些想在娱乐场所提供性服务的卖淫者而言,她们不一定会愿意接受政府部门的实名登记,公开真实身份,以使她们受到政府部门的“监控”。
应当看到,对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实行“准入制”和实名登记制,对于卖淫者而言,是毫无好处的,这项法律目前对她们的意义就是一张张检测单和各种各样的卫生要求。那么,就极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后果:卖淫者从公共娱乐场所转入其他地方或者更为隐蔽的“地下”场所。这样,公共娱乐场所传播性病、艾滋病等的危险程度大大下降了,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向社会各个角落扩散,更容易失控,也更可怕。
对此,河南省政府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要澄清的是,我国政府对于打击卖淫嫖娼的态度从未改变。问题在于,当打击措施不能杜绝卖淫嫖娼等性交易时,也应通过一些具体措施来降低性交易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这不是纵容,而是客观务实的态度。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准入制”和实名登记制,是将艾滋病等通过娱乐场所传播的关口前移,对关口控制,这应当是预防措施的一种,而不是全部。据了解,在公共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和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也将是今年河南省政府防治艾滋病传播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