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一座名叫“葑湄草堂”的苏州园林住宅将在上海拍卖,本报记者提前探秘——古董豪宅凭啥叫卖5600万?
本报记者季颖文张龙摄
苏州,盛家带路31号。40岁的农妇严成菊和她的油漆工丈夫,住在这所修葺后的古宅门房间里已几个月了。作为看门人的夫妻俩,每天主要的工作,是为在苏州新沧浪房产公司工作人员陪同下来看房子的客人们打开一道道房门和窗门,在客人们离去后再关上门窗。
严成菊说,自己从来也数不清这所宅子到底有多少道房门。当然,她也不会知道,自己临时看管着的宅子,几天后将在上海以5600万元的底价起拍。
一边是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古宅,一边是5600万元的巨资,这中间是等号、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即使拍卖最终不能形成等式,这条国内首次拍卖园林古宅的新闻,也足以让人们瞩目。
门前貌似寻常人家
“月下的静夜,隐隐地木橹声传来,或是早起的船家,或是官太尉河起行的学子。那门前清流中的月影,便在橹声中摇碎……”
站在葑湄草堂紧闭的黑漆大门前,如果不是古宅开发商、苏州新沧浪房产公司市场部吕涤非带路,记者很难相信这里面便是底价5600万元的古董豪宅——因为它的门面实在太普通了,在古城苏州,这样的屋舍遍布街头巷尾。
一条三四米宽的河道蜿蜒而过,河边的柳枝在3月的阳光下透出碧绿。这看似寻常的河道,却有着响当当的名字:官太尉河。官太尉河连着京杭大运河,相传古代苏州进京赶考的学子们,都是乘着摇橹船从官太尉河走向遥远的京城。河道与古宅间是一条小马路,路面多由石板砌成,行人鞋跟敲击石板路细碎的声音,在悠长的巷子里回荡。
门前最不寻常的是一块“控制保护建筑”的标牌。吕涤非介绍说,根据《苏州市市区依靠社会力量抢修保护直管公房古民居实施意见》,“控制保护建筑”不同于文物,可进行产权交易买卖,也可在保持原建筑主体结构基础上进行内部改造,这一点,和上海新天地对石库门老洋房的改造利用颇为相似。
五进院落气派不凡
“阳光透过厅堂长窗、花墙,水一般的泻在青灰的方砖上。那厢房也醒了。这百年民居内的姑苏人家在一个晨曦中醒来……”
黑漆大门打开,随即又在身后关上。记者突然有种压抑感——一层层宅院和一道道门廊突兀地展现在眼前,古老别致的砖雕门楼、踞立如林的粗大木柱以及精雕细琢的斗拱飞梁,哪一样不显示着古宅的厚重与精彩?看似普通的门面以及高高的围墙,不过是巨贾大户常用的掩饰。
葑湄草堂的整体结构,与传统苏州大型民宅一样,为“五进三路”。由于年久失修,左路厢房不复存在,现存的是中路和右路。尤其是中路五进院落,几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原有的精华。
在吕涤非指引下,记者沿门厅、轿厅、纱帽厅(主厅)、内厅和后厅一路走进去。在轿厅与纱帽厅之间,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砖雕门楼。砖雕门楼是江南民宅特有的艺术装饰,技艺高超的匠人在青砖砌成的门楼上一层层雕刻出镂空的人物、动物、花草,讲述民间流传的各种故事。吕涤非告诉记者,砖雕门楼的水准可作为民宅建造水平的佐证。精美的砖雕门楼通常有8到9层,一层一个故事,葑湄草堂这个门楼有两层,不算很好。门楼上保存完好的还有“慎修思永”四个大字,落款是“道光庚戌(距今约180年)”。
草堂主厅名为纱帽厅,因为房梁上的雕花做成了明代乌纱帽的样式。文物专家推断,古宅始建者可能是个官员。纱帽厅是整座宅子最气派的建筑,尤其是屋顶,比普通大户人家“前斗拱、正梁、后斗拱”的格局多加了一道宽约1米的“前前斗拱”,更可证明始建者不同于一般商贾大户。
内厅和后厅也是传统的两层结构,楼下休憩吃饭,楼上是卧房、书房、厢房。吕涤非介绍,2001年底公司买下古宅时,里面杂居着30多户人家,破败不堪。公司花了两年多时间,按照古宅原来的格局仔细修葺,中路五进院落所有的梁柱、门窗、雕花、地板都是旧物。
园林亭台浑然一体
“池边有亭,亭中有座,桌上有茶壶,壶边是摊开的书卷。坐在亭子里,看着夕阳中的水波,看着水波中漾动的塔影,诗兴便幽然萌发了……”
既然是苏州古宅,怎能少了园林?葑湄草堂的右路,便是前后3个大小不同的花园和休闲亭台。由于这里曾长期杂居30多户人家,原来的花园早成了荒地。新沧浪公司修复时分别给3个花园设计了别致的风景——紫薇园、竹园和石园。紫薇园最大,约有大半个篮球场大小,园中植有一株百年紫薇树,还有水池、石桥、船廊,移步换景。竹园里遍植10多种竹子,一条弯弯曲曲的长廊贯穿其中。石园虽然只有几个平方,但错落有致的石块却增添了雅趣。
右路另一个特色是坐落在花园里的3所休闲亭台:迎枫山馆、海棠书屋和高酣斋。这些都不是葑湄草堂原有建筑,而是新沧浪公司从别的改建旧宅中“移植”过来的。吕涤非告诉记者,公司在移建过程中,采用文物修复常用的办法,给每一个梁条、木板、地砖编好号码,在葑湄草堂中搭积木似的再拼装起来,修旧如旧,浑然一体。
葑湄草堂到底值不值5600万,需等到31日拍卖槌敲下的那一刻。看看照片上昔日年久失修的院落,再看看如今生机盎然的庭园,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对那些不具备文物保护资格但确有历史价值的老古董,用市场化手段进行保护性改造利用,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关链接
特色古宅谁来保管 拍卖是为“探路”
占地面积1874平方米、建筑面积1425平方米的葑湄草堂,始建于清朝中期,是苏州几百处控制性保护建筑之一,和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文保单位”相比,这些控制性保护建筑在数量上更多。目前,这些控制性保护建筑的产权多为国家所有,一方面政府要为其日常修缮提供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很多房子存在着“七十二家房客”、超负荷使用的现象。在探索如何保护老建筑的问题时,将其纳入流通领域、吸引民间资金的建议伴随着争议屡屡被提出。
据了解,葑湄草堂是苏州控制性保护建筑中首例被公开拍卖的宅院。因此有人推测,这可能是苏州古宅市场化的一个信号。苏州房管局公房管理处处长于国祥认为:“政府以后会考虑拿出一部分改造好的公有古宅上市,但目前还是倾向于将这些古宅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比如由一些民营企业家出资兴建福利院、书画院、私人博物馆等。”
●古色古香的纱帽厅显示出这里曾是官宦人家的气势
●砖雕门楼有近180年历史
●花窗外的花园虽小,却颇为精致
●古宅建筑细节很讲究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