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淇
6年内的一次选举一次公决,选票从380万飙升到490万。
“查韦斯现象”让拉美传统政客大跌眼镜,更使美国百思不得其解。
1998年查韦斯当选总统之初,拉美多数分析家包括美国,都预测这位曾是军事政变领袖的“伞兵中校”很可能是委政坛的“过客”。然而出乎所有人预料,他不但没有迅速消失,而且他的“玻利瓦尔革命”还使委内瑞拉政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1999年,查韦斯制定的带有鲜明个人印记的“玻利瓦尔宪法”在全民公决中以290万赞成票获得通过;2000年6月按新宪法进行大选,查韦斯获380万张选票再次当选;其后,查韦斯经历了使其险些被废黜的未遂军事政变,接着又是1年半之久的反对派全国大罢工,外界认为他“气数已尽”时,他又挺过来了,并于2004年8月15日在美洲国家组织“背书”的决定总统去留的委内瑞拉全民公投中获空前支持,支持票大幅提升到490万!真成了一个愈挫愈强的政治强人。
其实,“查韦斯现象”正是美国多年拉美政策的结果。
冷战年代美国大力支持军事独裁政权,把拉美绑在“反共战车”上,冷战后又在拉美大力推动美式民主和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使拉美多数国家原就贫富悬殊的“拉美特色”更加“拉美化”,广大民众变革的疾呼已成为势不可当的潮流。许多老牌政党名声扫地,给了拉美“新左派”一试拳脚的机会。先是委内瑞拉的查韦斯,接着是智利的拉格斯、巴西的卢拉、阿根廷的基什内、乌拉圭的巴斯克斯等纷纷当选。人们还预测,2006年墨西哥也有可能发生传统政治转向的“新左派”当选。
“新左派”不是通过“暴力革命”执政,而是通过选票上台。他们主体意识强烈,坚持独立和主权;经济上,他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与贫穷作斗争,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促进拉美一体化进程。
正是这些举措和主张使他们赢得了民众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