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3月31日电(记者郭奔胜、石永红)“3·29”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液氯泄漏事故发生后,淮安市迅速组织武警、消防官兵妥善处理污染源--液氯槽罐,用烧碱对其进行中和,目前仍在对液氯中和过程进行24小时监控。
车祸发生后,由于撞击严重,槽罐车的车与槽罐分离。槽罐从上行线甩到了下行线,造成破损。由于液氯是高压,不断从破损处冒出。消防官兵戴着防毒面具也只能在现场工作15分钟。从30日凌晨开始,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以木塞堵漏。同时在现场附近的一条小沟两头筑坝,形成一个池塘。在池塘中投放烧碱,形成碱水池。江苏省政府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从连云港市调来1台150吨的大吊车作业,同时调来350吨烧碱备用。
在吊离槽罐过程中,抢险人员多次遇险,有10多位消防官兵中毒入院。30日早晨,事故现场东北侧的田野间突然升起一股薄雾,顺风而来的是一股刺鼻的气味,氯气突然再次扩散,现场工作人员立即要求在场所有人员向远离事故现场的东南侧撤退。短短半个小时内,现场抢险人员3次遇险。到30日下午3时18分,液氯槽罐终于被吊装进入临时建成的烧碱池进行酸碱中和。
尽管液氯槽罐已不再对行人和高速公路行车造成威胁,消防人员依然在其周围拉上照明灯和警戒线,对中和过程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