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丙坤率队出现在南京中山陵时,立即成为众人追逐的焦点。
这是国民党副主席访问大陆的第二站。3月29日下午,一架波音飞机载着他和国民党参访团一行,降落在南京禄口机场。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休整一夜后,3月30日8时30分左右,车队到达了中山陵门前。
毕竟是一位73岁的老人,攀登石阶的时候,江丙坤的步履略显蹒跚。他会不时停下,遥望着高高在上的陵寝。这也满足了近百名摄影记者的需要———他们已经冲到了他的前方,并试图越过保安拉起的红色警戒线。拥挤中,有两个人的照相机被摔坏,至少五名记者跌倒。同样的激烈场景,在前一天的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已经上演过一次。当时几位摄影记者为了抢位而发生冲突。
这是一次刻意低调的旅程,广州的花园酒店、南京的香格里拉,没有红毯铺地;甚至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南京中山陵也都没有为这批异乡的客人作特殊的安排,陵园照常开放,及至在大陆辗转的行程,亦无包机安排,一切尽循常例。但海内外一百余家媒体在江丙坤沿途各地蹲点守候的热情决不是没有缘由的———在3月28日的广州,江丙坤在新闻发布会上甫一开口即点明,“这是56年来国民党首次组团来到大陆”,凸显不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此行,江丙坤为大陆台商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品———放大镜,他笑言,“生意辛苦劳累之余,可以用它看看书。”
而在两岸局势扑朔微妙的时刻,他的率团参访,其间一言一行,也恰如在放大镜下,被百般显微,多种解读。
穿越历史的祭奠
“这里保护得非常好,不但很雄伟,而且景色秀丽。”江丙坤这样评价中山陵。大约20分钟之后,他走完了392级台阶。当迈进祭堂时,江丙坤下意识地整理着深灰色的西装。
80年前,孙中山因病溘然长逝。依据他的遗愿,自1926年起,在南京钟山修建了他的墓地,并于1929年完成。
白色的、4.6米高的孙中山坐像矗立于钟山山麓,80年后,这位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面对的是一位生于台湾、长于台湾的中国国民党副主席。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景仰,是两岸达成未来共识的基本路。”这条历史奠定的“基本路”,穿起了广州、南京、北京三地,也串起了江丙坤一行马不停蹄的三天。
9时15分,拜谒正式开始。
全体肃立之后,主持人致祭文:维民国九十四年三月三十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奉派率同代表团,敬谒中山陵,纪念总理逝世八十年,谨代表主席连战暨全体党员,致祭于总理陵前曰:
维我总理,大智大仁。思想维新,倡导革命……帝制告终,日月重光……协和南北,劳苦奔波,遂逝京都,尽瘁党国……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怀我总理,万世景从。伏祈灵鉴。
江丙坤肃立,面色深沉,并流露着几分悲切。
祭奠于大约9时30分结束,江丙坤一行顺原路下山。阳光照耀在他的脸上,让深沉的表情变得明媚起来。
此前一天,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也是同样庄重的场面———公祭文云:“满清末造,政纲不修,外侮内讧,民生凋敝。豪杰奋发,共谋倾圮,兴复邦家。辛亥春雷,义起粤中,碧血飞溅,寡不敌众,忽焉殒命。出师未捷,千古遗恨。义声扬振,五月而后,武昌继之,遂覆清室。民国以立,共和新造。壮哉先烈,死以为国,身毁名荣,英风义烈,永为世率。黄花忠魂,以励来兹。”
黄花岗陵园的祭奠程序临时安排了给陵园守护松浇水添土的环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黄花岗烈士的首次大祭奠时,亲手载植了4棵马尾松,几经战火后,仅余一棵,如今苍劲挺拔,虬枝粗健。
这场意外的安排无疑成了整个祭奠程序中最鲜亮的一笔,浇洒完毕,江丙坤对一旁的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低语道,“这样的场景应该让更多的台湾民众知道。”
黄花岗烈士陵园的讲解员陈小姐,从早上7时就在紧张地准备,解说词背了数遍,但当工作突然来临时,她发现,自己开口的机会微乎其微,“他显然有所准备,对历史太了解了。”她听到这位老人在登上纪功坊后,摸索着石刻铭碑,唏嘘伤感之际,用闽南话慨叹道,“饮水思源”。
在“浩气长存”的手牌下,绕陵一圈后的江丙坤用感动、感激、感谢来阐释此行祭墓的感受,当台湾一电视记者追问,是否流泪时,他没有回答。
让所有的人都非常感慨的是大陆民众对于来访者反应的热烈。只要江丙坤在一个地方站立等待记者拍照,人们就会拼命鼓掌甚至呼喊,江丙坤也频频向人群招手致意。
3月29日,广州的祭奠活动结束后,三位老人面对着海内外媒体的镜头,老泪纵横,“本是同根生,为何分两地?”
3月29日,当国民党副主席钻进轿车时,围观人群的掌声再次热烈地响起。一位中年女士竟然冲破了几名保安的防线,把手伸进轿车,高声说:“欢迎您再回来!”
“如果不是开放,一切只能在梦中”
有评论说,国民党56年来首遭踏足大陆,细微处是重温党团心路起绪,高远处是宣示家国民族的认同,甚而将之视为立足于“反台独”意愿下的新一次的“国共合作”,有其实而未有其名。
作为肩负特别使命的人,江丙坤颇为各方关注,他因为在经济上的专才,成为团长的不二人选。江丙坤本人亦早在10年前,就大陆经济预言了两句话:大陆必然是全球投资者的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句是,大陆必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系之一,如今全部应验。他还透露,自己曾参与早期的台湾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工作,推动了对大陆的间接贸易港、间接投资港的建设。台湾岛内最年轻的女“立法委员”王昱婷称其为,“形象和专业威望都很高,而且个人履历也没有什么污点”。
在广州,当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畅谈粤台经贸交流前景,历数种种经济数据之时,江丙坤是全场惟一笔记不辍的人。在第二天的黄花岗烈士陵园祭扫间隙,记者们惊奇地发现,他已经能侃侃而谈加以引用。
在黄花岗烈士陵园,他说:“拜祭先烈是我也是国民党多年的夙愿。”
在南京中山陵,他则缓缓表达着自己的感觉:“我很感动。因为过去,我们只能在台北的国父纪念馆,向亚洲第一位建立共和的伟大的政治家致敬。”
王昱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说,此次参访,国民党方面酝酿许久,在挑选参团人士方面亦本着专业性、代表性的标准,层层筛选,最终才得以确定。王将自己的入选归于年轻、运气和资格三个方面的原因。而促成她最终入围则缘于在北京大学三年的经济硕士求学经历,“对大陆的情况比较熟悉”。
原先在行程之内的上海,因为时间原因,被迫取消,“‘立法院’现在还在正常工作,参访只能是忙中抽空。”朱凤芝“立委”说。
两次拜祭的前夜,都有许多参访团员难以入眠。
国民党中央文化传播委员会传播部副主任朱孝慈就充满着这样的期待,年幼时从小学课本上默祷中山先生的事迹已经多年,黄花岗和中山陵,都只是在课本上和图片中得以瞻仰,终未亲见。“此行可以一了积累多年的夙愿”。
而30岁的王昱婷,5年前曾在北京大学攻读经济硕士,她表示,“我以做中山先生的信徒为荣!”
现任台湾“立法院世界台商之友”秘书长的张昌财,十几年来,频繁穿梭于两岸,从事音乐交流活动。此次大陆祭奠之行是他的第二次,但依然心潮澎湃,“以党员身份参拜和以私人身份祭拜一定不同,寻根的意味更浓。”四年前,他曾以中坜市长的身份第一次拜谒黄花岗,随行台湾交响乐团的70余名团员。情难自抑中,他不禁下跪,久久不起,“如果不是开放,一切都只有在梦中萦绕了。”
岛内的党团纷争几乎被所有代表刻意回避。3月28日晚,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于民进党怀疑孙中山先生的地位,甚至认为国父有多个的言行,表示愤慨,他对本报记者说:“中山先生推翻满清的功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位置是不容置疑的,任何否定都是对孙中山先生的大不敬。”
缅怀与经贸背后的愿景
定性为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基调,更像是一场事先约定的默契。
在两岸关系微妙的此刻,借着孙中山逝世80周年的契机,国民党以党团身份重返大陆,多少显得有所依凭。而经贸与缅怀的定位,足以力避政治纷争而从容有余。
在朱孝慈提供给本报的详细团员名单中,立法委员7位,党部工作人员9位,社团人士4位,其他为地方人士,而来自工商界的人士只有威京集团总裁沈庆京先生一位。
广州一日,行程匆匆,为数不多的公开讲话中,江丙坤频繁念叨的是缅怀之旅、经贸之旅的词条,他甚至很少用“破冰”一词来形容已成事实的此次参访的意义。
但江丙坤亦向本报记者承认,虽然经贸是目的,但目前国民党在此方面还并无已提上议事日程的计划安排。
直到29日中午的台商宴会上,他才略显轻松,讲话时间延长到了15分钟左右,末了,他说,“缅怀和经贸之旅之外,我更希望看到这是一次两岸的和解之旅。”
他说,“两岸的经济关键在于两岸政治”,所以清楚,此行政治话题将是不可能不触及的区域。在黄花岗参拜间隙的简短采访时,有台湾记者问及,参访背后寻求和平统一的意愿,江顾左右而言他。
台商宴会上,虽然江丙坤一再强调,希望借此机会多听听列位台商对于两岸交流的意见和建议,但一个小时的觥筹交错中,并没有出现纳谏如流的情形。
此前,张荣恭亦明确向本报记者表示,直航是此行的重要议题,国民党方面本着务实推进的态度,“相信大陆方面一定会有所回应,当然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立法委员”王昱婷早先在北京大学读书,每逢回家,一直苦于转机舟车劳顿的辛劳,她对本报记者表示,更希望此行能在直航问题上有个具体的进展。她还表示,三天行程,几乎沿着孙中山先生的足迹,“之所以如此安排,亦是希望借此找到两岸共同的方向和愿景”。
江丙坤行程表
日期 时间 行程
3月28日8:50搭乘中华航空CI641班机赴香港
10:35抵达香港
13:30搭乘CZ304前往广州
14:40抵达广州入住广州花园酒店
3月29日9:00前往黄花岗拜谒
14:40搭乘CZ3507前往南京
16:25抵达南京入住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
3月30日8:30前往中山陵拜谒、参观总统府
14:40搭乘MU2831前往北京
16:20抵达北京入住北京饭店
3月31日 拜会活动、参观故宫
4月1日12:55搭乘CA109班机赴香港
16:25抵达香港搭
19:20乘CI804班机返回台北 记者 朱红军 吴晨光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