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近半不戴安全套”,记者昨日从有关部门近期对泉州、漳州、宁德、龙岩等地的大学生所作的一次调查中了解到,6.4%的被调查者有过性生活经历,比上个世纪的调查结果有所上升。但是,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完全答对的人只有42.8%。专家提出,青年学生可塑性强、易接受新鲜事物,正确引导他们的性态度和性行为极为必要。
现象:大学生性安全意识淡薄
“福建省已经发现多例大学生艾滋病感染者”,这是记者从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监测中心获悉的。专家说,这与淡薄的性安全意识很有关系。
在这份“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中,记者发现,在对与艾滋病相关行为及观念的调查项目中,有三成以上的学生称:在目前认识的本校同学中有过性行为经历,赞成在学期间婚前性行为的学生也有30%。在他们当中,男生比女生更赞成婚前性行为。在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群中,四年级的学生占的比例最大。他们第一次性生活的平均年龄是19岁左右。
昨日,在记者对几所大学的随机采访中,更多的学生认为,只要两情相悦,有性行为理所当然。至于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性传播疾病的传染,他们认为“只要保持唯一的两性关系”就可以了,即使用安全套也只是为了避孕而已。还有一些人表示,今后的在校大学生也有可能结婚,有性行为没什么不可以的。当女生被问及是否愿意和自己喜欢的男朋友发生性行为时,多数女生选择了不确定,当问及如果发生了,会有什么担忧的时候,多数选择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误区:同桌吃饭会传染艾滋病
但是调查也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性知识比较贫乏,艾滋病预防的意识很淡薄。调查显示,最近一次性行为中,只有60%左右的人使用了安全套。在艾滋病传播渠道的问题上,有三成的人竟然认为被蚊虫叮咬会传播,还有近一成的人认为同桌吃饭也会被传染。在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中,完全答对的不到一成,甚至还有学生认为避免蚊虫叮咬是有效预防措施之一。有97%以上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怀,但是若周围出现认识的人中有艾滋病感染者,只有不到7成的人表示愿意和他们一起参加学习和工作。有71.3%的人认同患艾滋病今后可能会威胁到自身健康的说法,有91.8%的人认为预防工作与自身有关。
在采访中,当记者提起安全套时,学生的答案几乎一样:“安全套就是避孕套,主要是为了避孕才会用。”有极少数的高年级学生隐隐知道安全套可以预防性传染疾病,关于这方面的知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或书籍得来的。而且,对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男生明显比女生丰富一些。
心声:对各种性知识充满好奇
记者昨日从福州的一些学校了解到,在艾滋病日来临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相关的艾滋病知识竞赛等宣传活动,但要在日常教育中继续深化艾滋病预防的教育就有点难度了。
福州某中学的一位德育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还没有专门的艾滋病预防教材,老师也不知道到底怎么进行教育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现在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来教这门课,基本上是由生物老师或者心理卫生老师来兼课。平时老师讲课也只能搬网络上的知识,其实他们比学生知道的东西多不了多少。
调查中,有93.4%的被调查学生,希望能得到更多有关艾滋病的防治及性行为等方面的知识。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他们对性的各种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是他们现在多数只能是偷偷摸摸地看书或者上网了解。一些大学生提出,现在艾滋病宣传教育都太晦涩,让人不太有兴趣,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最好能够形象生动一些,希望能有专门的艾滋病防治教材和书籍。如果能把防治艾滋病的材料用卡通画形式表现出来,更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专家:学校应开设必要的课时
针对上述调查的情况,专家认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还不全面,对性知识的了解存在模糊性和误区,特别是只有近3/4的大学生认同患艾滋病今后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健康,说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轻视存在的威胁。由此可见,提高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他们对疾病本质的了解,对预防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外,专家还认为,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在有性行为经历的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性伙伴关系比较复杂,并且在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不高等,还从这次调查中发现了多例艾滋病感染者。这些都提醒我们:正确引导青年学生的性态度和性行为极为必要。
另外,专家还认为:大学生十分渴求获得更多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但其需求与学校的供给脱节,提示学校在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起到主导作用,应开设必要的课时,开展全面系统的教育。专家认为:大学时代,正值“性等待期”,学生对性的认识还处于相对蒙的阶段,青少年及大学生在面对自己身心变化的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知识和信息帮助。性知识匮乏直接导致了一些学生产生性心理误区。对于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性方面的问题,采取视而不见或秘而不宣的方式来处理是不对的,只能靠正确引导。(记者 陈懿萍 齐榕 )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