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社会记录3月30日22:05首播):
影像:漂亮的一跳,池边一片叫好声。
主持人阿丘:您现在看到的可不是国家跳水队在集训,而是国内唯一一只高校跳水队,清华大学跳水队的学生运动员正在训练。您可别小看这只清华跳水队,奥运冠军伏明霞、劳丽师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这帮正在训练的孩子虽然年纪小,可据说他们中有的已经和伏明霞、郭晶晶当年的水平不相上下了,真乃是藏龙卧虎之地呀。备不住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这里又会蹦出几个世界冠军来。可是最近啊,这只声名赫赫的清华跳水队遇到了麻烦,大大的麻烦。
同期:清华跳水队总教练于芬
于芬:现在队员越来越少,已经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主持人阿丘:刚才讲话的这个人名叫于芬,清华跳水队总教练。说起于芬,来头可不小,她是原国家队副总教练,曾经在中国跳水队执教了十来年,伏明霞,跳水皇后。就是于芬手把手培养出来的,还有什么李青、郭晶晶、劳丽师这些世界顶级的选手都过过她的手。一句话,于芬可谓是中国跳水界名副其实的金牌教练啊。不过于芬现在看起来非常生气,非常着急,因为自己8年来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队员,最近纷纷出走,清华跳水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
影像:空空的跳水池。
同期:于芬:当然肯定不能接受,因为就像你养个孩子,从小到大养了七,八年了,他突然不见了,你肯定会觉得很难受。
主持人阿丘:在这些出走的孩子中,周吕鑫是最让于芬难受的一个。周吕鑫小的时候原来是练体操的,8年前,于芬去安徽选队员,当地推荐了300多个孩子她都没看上,一个偶然的机会,于芬看到了正在练体操的周吕鑫,那时周吕鑫才10岁,连游泳都不会,但于芬认定这个孩子在跳水方面的天赋,在说服周吕鑫的家长和教练之后,于芬把周吕鑫带回了清华,7年后,也就是去年,周吕鑫获得了全国青年跳水冠军赛男子十米台的亚军,当时他的身份还是清华跳水队的队员,但仅仅几个月后,周吕鑫就不辞而别,投奔到了上海八一跳水队。
同期:于芬:觉得比较可惜,因为你从游泳都不会,把这些孩子培养到一定的程度,我们也有一个整体培养计划,也很希望他们按照这个计划把他们推向一个更高的一个境界,但是他中途就夭折,等于我们的整体计划就被打乱了。
影像:清华校园和跳水馆空镜;
主持人阿丘:1998年,于芬离开中国跳水队,来到清华大学,组建了国内第一只高校跳水队,于芬后来说,这是她在实践多年前的一个梦想。
同期:于芬:88年的时候我有一个学生参加奥运会,在汉城奥运会拿了亚军,然后回来才16岁,他就好像目标就不是非常清晰了,那会儿训练各个方面就不是非常努力,我就感觉比较困惑,因为那时候我也比较年轻,天天在琢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后来就是想,是不是他们因为文化的学习,和综合的素质跟不上,所以当他有了一些成功以后,他就会失去一些方向。
主持人阿丘:熟悉咱们国家体育培养模式的人都知道,中国运动员的培养,被称之为举国体制,也就是说呢,一个孩子如果在体育方面有潜质,在小的时候就会被选拔到各级体校,然后从体校一步一步选拔到国家队。跳水是我们国家的金牌大户,专业训练的模式为我国成功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顶级选手,能包揽一半以上的奥运跳水金牌。在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中,训练是中心,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所以,许多中国的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体脑发展的不均衡,反过来可能限制他们在专业上的进一步提高。正是因为这些原因,1998年, 于芬来到清华大学,她想探索一条新的运动员培养模式。
纪实影像:于芬指导训练
同期:于芬:我一直很想尝试,就是如果有机会的话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孩子又能读书,训练也能够像专业队的孩子一样的有水平,应该是体脑平衡,追求卓越,这样的一支队伍。我理解的体就是技能,体育这方面,脑就是智力,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这个是清华跳水队他最初建队他就有一个定位。
主持人阿丘:清华跳水队成立后,当年在全国范围内共招了7、8名队员,这些队员每天上午在清华的附属学校象正常的学生一样上课,下午在于芬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跳水训练。他们每天的训练时间,比专业运动员要少3到4个小时。
1998年6月,正在清华读书的伏明霞准备复出,她找到自己的恩师于芬,于是,停赛两年的伏明霞也开始在于芬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两年后,伏明霞在2000年奥运会上夺得了女子3米板的冠军。
影像:伏明霞在奥运会上的镜头;
主持人阿丘:伏明霞之后,清华跳水队真可谓是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照片)悉尼奥运会那一年,清华跳水队参加了泛太平洋地区学生运动会,一举囊括了5项冠军,照片上最左边这位您肯定认识,劳丽师,当时她还是清华跳水队的队员,四年后,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劳丽诗代表中国队夺得了双人跳水的金牌,这是后话了。可以这么说,清华跳水队成立后不久,于芬的这一套教学方式,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影像:2001年跳水队开联欢会载歌载舞,校庆滑稽跳水表演,可爱、健康的形象。(隐黑)
影像:空空的跳台;
主持人阿丘:今天的清华跳水馆,再也没有当年的欢声笑语,往日的喧哗和掌声,都已经成了久远的记忆。(隐黑)
主持人阿丘:2001年2月,就在参加完那次泛太平洋运动会不久,劳丽诗离开了清华,去了专业跳水队,从此以后,许多优秀的队员纷纷离去。周吕鑫也在这种情况下离开了清华跳水队。哎,奇怪了啊,在清华练跳水不是挺好的吗?有世界一流的跳水教练,能读全国一流的学校,以后还有机会上清华大学,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呢?我得给您从头说起,2001年10月,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下发了一个文件,这个文件规定,自从清华跳水队成立以后实行的清华和各个地方队的双重注册制度,正式取消。
同期:
于芬:那个时候注册清华可以代表省内比赛,注册省内可以代表清华比赛,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什么问题。注册清华不能代表省内,但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实际上就我们这就很麻烦了。
主持人阿丘:麻烦了!这里我得给您再解释一下,在清华跳水队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和各省的专业跳水队是一种合作关系。也就是说,清华的学生既可以代表地方队参加比赛,也可以代表清华队参加比赛,但现在,新的文件规定,他们要么代表清华,要么代表地方队。有人可能问了,不让双重注册就以清华队的名义参加比赛不就完了吗?但是,相关政策规定,象全运会这样级别的比赛,只有各个省队才能参加,清华这样的高校跳水队是不能参加的,而全运会又会关系到奥运会的选拔,不能参加全运会,也就意味着参加奥运会就只能是这些清华跳水队队员的一个梦想了。于芬7年前构建的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模式,一夜之间面临了生死考验。
同期:于芬接受《全体育》记者采访
于芬:这个死结到了最后现在就是。你要在清华也拿不到成绩,你要在清华进不了国家队,你要在清华就不能出国比赛。
主持人阿丘:于芬现在每天除了指导跳水队的队员训练以外,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接待记者的采访,她希望媒体的关注能够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从2001年开始,于芬为了清华跳水队能够取得和专业队一样的参赛资格,四处奔走,但至今仍然没有结果。由于今年是全运会年,一旦错过比赛,就意味着清华跳水队的队员不能参加2008年奥运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队员不得不离开清华,转到地方跳水队继续训练。
影像:熊晴清跳十米台
主持人阿丘:熊晴清,周吕鑫的队友和同班同学,7年来她经历着一个个队友的离开。当年和她一起进入清华的学员中,目前只有她一个人还留在这里。
同期:
记者:比如说周吕鑫,她当时走之前跟你有过这种交流吗?
熊晴清:没有。我印象就觉得她走得很突然,从来没有表现出来的那种感觉。
记者:但是之前的她的那种压力你能感受到吗?
熊晴清:可能她就是经常说不比赛,不比赛,就可能经常说这种话。
记者:也会有一些抱怨?
熊晴清:对。
熊晴清:他经常在我面前说看劳丽师怎么怎么样,我就是说,走的路就不一样,当然有不一样的。他(周吕鑫)可能有那方面的想法,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到他会走的那么突然。
记者:一直有这个想法,就说劳丽师的成功对他的影响很大?
熊晴清:我觉得是,他很有比赛的欲望。可能很希望表现自己。
记者:那你替他们难过,还是替他们高兴?
熊晴清:我觉得应该是,比如说是祝福他们吧,希望大家以后都过得好,如果她真的是跳出来了,应该说那种事情她自己觉得好那就是好。
主持人阿丘:面对一个个队员的离开,今年年初,清华跳水队把一名名叫王鑫的队员家长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她违背了双方当初签订的培养协议,擅自带走孩子。王鑫今年13岁,四年前来到清华训练,双方当时签订了一个10年的培养合同,但去年小王鑫被自己的父母带走,送到天津跳水队继续训练。
同期:
记者:那家长其实也挺无奈的,他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好的前途?
于芬:所以现在归结一个问题又回来了,就还是一个出口问题,如果说大家有个公平竞争,公平竞赛的出口就不会产生所有的问题。
记者:那把这个板子打在家长身上是不是合适呢?
于芬:那我们只能打到他身上,因为不告,这个清华跳水就要面临着队就牺牲了,或者说一个个的王兴又产生了,那队伍就没有办法生存了。
记者:这是惟一的选择?
于芬: 我想这是惟一的选择,只能给诉讼法律来解决这个规则问题。
主持人阿丘:熊晴清现在每天仍然坚持上午在学校上课,下午在跳水馆训练,于芬告诉我的同事,熊晴清在跳水方面的潜质其实他们这批学员中是非常出众的,但现在,当年的同窗好友劳丽诗已经是奥运会的冠军了,但熊晴清却还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
同期:
记者:你想过将来要拿金牌什么的吗?
熊晴清:当然想过,我觉得每个运动员都想过。
记者:当他们走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也走呢?
熊晴清:那倒没有。她们那种做法应该是比较干脆,那种感觉就象是干脆一刀两断算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一个体制上的改变,从而引发到我们自己身上。
记者:那也许你留在了清华,离这样的机会越来越远了?
熊晴清:也许吧,但是我希望会越来越近。
影像:熊晴清跳水;
影像:队员集合,于芬讲解
主持人阿丘:今年2月,清华大学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提起申诉,要求跳水中心取消队清华跳水队的参赛限制。按照规定,体育总局应该在30天的时间受理这个申诉。
同期:电话采访国家体育总局竞技司训练二处于洪臣处长
记者:我想一下清华跳水队申诉的那个事现在有进展了吗?
于处长:正在办理过程中。
记者:不是30天就会有结果吗?
于处长:现在有一个特殊情况,因为现在运动队有的都参加预赛呢,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往后推一下。
记者:有一个初步的结果吗?
于处长:目前还没有,因为我们问完情况以后还要综合,还要写个报告,还要报司里去。因为机关的事你也知道,走程序,程序完了出来了领导批完了,那个时候就就可以把这个意见可以跟你们说一下,最后处理的结果也可以公开,因为现在确实是没有办法会你们刚才提出的实质性的问题,请你理解一下。
影像:于芬为运动员指导训练
同期:
记者:那一旦这些事情解决不了的话,这些孩子不就成为牺牲品了吗?
于芬:所以学校我觉得很努力地希望有一个比较好的渠道,而且使这些孩子成为一个不是牺牲品,他们都是国家的未来,当然我相信也不会是牺牲品。
记者:如果这种渠道找不到呢?
于芬:他只能说他的才能的表现可能会是那种不同的,就是没有那么顺利,但是我相信总有机会表现。
主持人阿丘::在我的同事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看到清华跳水队的小队员仍然在坚持着训练,尽管他们并不知道今天的训练,在明天会不会变成奥运会上奏响的国歌和一块块金牌。由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的负责人一直没有接受我们的采访,所以我们不太清楚他们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原因,也许他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道理。我们之所以在体育总局的裁决下来之前制作这期节目,是因为我们觉得,不管因为怎样的原因,都不应该让这些孩子用这种方式来付出代价,因为毕竟孩子们的青春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