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尼亚斯岛(印度尼西亚)4月1日电通讯:尼亚斯岛震后寻亲
新华社记者夏林
当黄俊勇从雅加达出发,历经两天一夜,途经棉兰、实武牙,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在3月31日抵达千余公里之外的地震重灾区尼亚斯岛时,发现黄家位于古农西托利村的祖屋已变成一片废墟。在一幢三层高的建筑物内,生活着他的父亲、兄弟等5口人。如今,过去的欢声笑语已了无痕迹,成堆的砖头瓦砾,给黄俊勇留下一个未知的答案。
印尼政府官员当天指出,在尼亚斯岛,已有279人被确认死于3月28日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的里氏8.5级地震。黄氏家族的5口人并不包括在里面,因为他们的尸体还没有挖掘出来。
黄俊勇回忆说,当得知地震的消息后,他感到“非常恐惧”,忧心忡忡地赶到古农西托利村后,面对废墟,他欲哭无泪。就在手足无措时,废墟中突然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令在场的所有人精神为之一振。国际救援队迅速赶到,在倾盆大雨中开始了营救。就在此时,印尼总统苏西洛也抵达尼亚斯岛,看望灾民。
黄俊勇在废墟旁焦急地等待着结果,他身边不时有武装士兵用简易袋拖走一具具散发着腥臭气味的尸体,黄俊勇的脸上也出现了不自然的神情。待心绪平静后,他向记者介绍说,这幢房屋建于1996年,花费约两万美元,是父亲做了一辈子小买卖后的情感寄托。作为从福建迁移到印尼的华侨,这一家人原本幸福圆满,但在地震中遭遇灭顶之灾。
采访间隙,一名浑身是泥的澳大利亚籍救援人员将一箱物品从废墟中拖出来,放到黄俊勇面前,里面是一些日记和一些港台歌星的磁带。看到这些东西,黄俊勇的眼睛湿润了。他操着不甚标准的华语说,听歌是父亲寄托乡思的主要方法之一,因为周围很难找到可以讲纯正华语的人。
黄俊勇的身后,是大批的邻里乡亲,他们都在关注着救援工作的进展。街上幸存的房子,大多是商店门脸,不过都已关门闭户。但在不远处,已有人摆起地摊,出售干面条、辣椒、青菜等食物。街上依然有一些行人,包括在废墟间无忧无虑穿行的儿童,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这场灾难对于这个村落意味着什么。当地人主要的交通工具摩托车随处可见,驾驶者有的是在办事,有的是在寻找客户。
断壁残垣、裸露的钢筋水泥、变形的汽车、痛哭的妇女、疲惫的老人、持枪巡逻的士兵、行色匆匆的国际救援人员,诸多的影像和声音重叠在一起,令人揪心。(完)(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