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1日电(记者王艳明)4月1日起实施的敦煌莫高窟新旅游接待办法,首次以文本的形式向社会公布,在突遇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敦煌莫高窟将暂停对外开放。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副主任李萍说,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洞窟内文物。由于沙尘暴和大的雨雪天气,都可能给洞窟内的壁画、塑像保护等带来不利影响,在这种天气下开放,沙尘、水汽等随游客一道进入洞窟内部,很容易引起洞窟内小环境变化,从而产生病害。
由于与中国八大沙漠之一的库姆塔格沙漠相毗邻,受蒙古高压影响,敦煌莫高窟周边长年干旱,风沙频繁,具有典型的沙漠气候特征。在长年观测中,敦煌的保护专家们发现,风沙已成为石窟难以长久保存的最大威胁之一,沙尘暴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极易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等病害。
与此同时,专家也发现,敦煌莫高窟所在地尽管常年降水稀少,但暴雨雪等恶劣天气也时有发生,而受大气降水、渗漏等影响,部分洞窟,特别是崖体下层洞窟内湿度会比较高,且经常处在高、低湿度的变化之中,这样很容易引起崖体中可溶盐的运移和局部富积,从而产生对壁画破坏最严重的酥碱病害。
李萍说,对于恶劣天气给敦煌保护带来的影响,其实在过去的旅游接待中,敦煌研究院已经充分认识到,而且在突遇恶劣天气时,已经有过暂停开放的先例,并已是约定成俗。此次以正式文本的形式向社会公布,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保护常识,并对敦煌保护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据了解,在此次出台的新旅游接待办法中,敦煌研究院还对洞窟参观时间进行了调整,如在4月1日至10月31日参观者较为集中的季节,敦煌研究院将每天的参观时间延长半个小时,同时,还为游客提供了免费存包等新的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