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新馆镇馆之宝找到最后一个配件——碑顶
乾隆御碑今天完整出土
本报讯(记者张卉) 随着今天著名的乾隆御碑最后一个配件———碑顶的出土,这座由大小底座、碑身、方形碑盖和碑顶共5部分构成的完整御碑得以还原本来面目,不日将作为首都博物馆新馆的镇馆之宝向市民展出。今天上午,首都博物馆的相关领导再次来到现场探宝。
自去年11月市文物局利用探地雷达在先农坛北门以东一企业办公室地下发现了用满汉文字书写的《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御碑后,掘进工作至今已经陆续进行了5个月。
“你们快来看看吧,原来挖出碑身的办公室里又挖出来一个新的东西,汉白玉的,在楼上就能看到!”昨天上午11时,记者接到热线电话立即赶到现场。北京市文物局古建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挖掘碑顶,记者发现,碑顶埋在地下30多厘米处,碑顶刚刚被挖出一角,露出来40余厘米长,角上覆盖一层黄土,图案花纹尚难以辨认。发现碑顶的地方位于原来碑身处以北3.2米处,完全是古建公司的挖掘人员凭借经验和运气发现的。“挖出碑身后,我们沿着碑身埋藏处向北挖了一个宽2米、深40多厘米的槽,3月31日突然发现了这个碑顶。”现场指挥挖掘的蒋先生对记者说。
去年11月12日,本报曾经以《雷达探出乾隆御碑》为题,报道了这块乾隆御碑在北京一家企业的平房办公室地下被离奇发现的消息。今年3月23日,本报又对“拆掉办公室挖出乾隆御碑碑身”的进程进行了追踪报道。当时,御碑的须弥式碑座也在附近被发现,而石碑的碑顶尚未被发现。据史料记载,《乾隆御制皇都、帝都篇》御碑有5米多高,碑顶为四阿顶,碑身四周刻有游龙,碑文为乾隆御笔《皇都篇》、《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天马、莲瓣纹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昨天下午4时,记者获悉,该碑顶已经挖出四分之三。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侧躺在地上,两角朝上、两角冲下的大体面目。昨晚收工时,碑顶下面已经被挖空,今天搭上架子后将用铁倒链将它拖上来。“最迟晚上能拖出来。”蒋先生说。
蒋先生对记者描述:“估计较小的底座有6吨多重,较大的底座至少7吨,两个座搭成一个须弥座,上面就是18吨重的碑身,再上面是6吨多重的方形碑盖,最上面是2吨多的碑顶,你算算这个大家伙能有多沉吧。”粗粗一算,这个“宝贝”的重量已将近4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