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一硕士公务员被逼下岗 温家宝批示恢复公职(图) |
|
|
|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硕士公务员上访惊动总理:灰溜溜下岗我不愿意
不满被单位无故炒鱿鱼,硕士毕业生曹再学愤而上访引起总理关注,重新上岗后称一切所为只为争口气讨个说法
“灰溜溜地下岗我不愿意”
新闻背景
曹再学,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采矿及矿业安全生产管理硕士学位的毕业生,2003年他分配到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做采矿技术研发工作。但工作半年之后,单位迫使他下岗,原因不明。于是一年多来,他不断地向辽宁省政府、国务院信访办递交申诉状。这些申诉引来有关领导的批示,甚至引起温家宝总理的关注。
在总理关怀下,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收回成命:同意接收他在该单位继续工作。今年3月31日,下岗一年多的曹再学到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所属的清河门分局报到,重新恢复上班生活。
4月1日下午,刚刚从新单位下班的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过去就像一页纸翻过去了
“我考过很多次试,就像备考一个很重要的试一样,或者像跑了一万米,跑完了,已经精疲力竭,累得麻木了。”
记者(以下简称记):这两天在新的环境里工作感觉怎样?
曹再学(以下简称曹):觉得挺好的,分局新的领导和同事对我都不错,我心情也很好,(分局)领导对我说,过去就像一页纸都翻过去了,现在是新的一页,要我安心工作。
记:你觉得过去这一切真的都翻过去了吗?
曹:过去发生的事情,是跟市局某些领导之间的事情,现在我面对的是分局新的同事、新的领导,我想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记:毕竟还是一个单位,你不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
曹:如果(这些)存在,我想我的努力会改变别人的看法。要说(这件事)没有影响是不现实的,而且包括我自己,也不是说转眼就可以忘记,毕竟这是我走上社会之后一块最重的绊脚石。从我个人来说,我已经越过去了,而且,我希望别人也看到我已经越过去了。
记:当你得到可以正式恢复工作的时候,你当时的心情,是高兴还是感慨万千?
曹:可以说当时有点麻木。我考过很多次试,就像备考一个很重要的试一样,或者像跑了一万米,跑完了,已经精疲力竭,累得麻木了。
记:我不知道你怎么总结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到现在为止,对于你来说,这是一个成功还是一个失败?
曹:我从来没有把我的事情一直往上反映并得到回音当作自己的成功。这不符合一个希望自己做个学者的人的做事原则。
记:现在时隔一年多再次踏上工作岗位,你觉得自己的心态跟刚刚毕业的时候有哪些不同呢?
曹:我觉得自己成熟了。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多的是热情,豪情万丈一样,现在,是责任更多了。以前觉得到下面矿上实地了解得太少了,因为很多的情况,你不亲自去矿上了解是不可能真正清楚的,不是光靠你纸上谈兵就可以的,别人介绍的情况,跟你实际了解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真希望不要有那么多矿难
“一些矿工对我说,他们把每天都当作自己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过,干完了,出来了,会觉得很幸运又过了一天,出不来,就长埋在地下了……这些让我感觉很辛酸。”
记:记得你毛遂自荐到阜新国土资源局的时候,你就说过,你的目标就是要用你的所学为阜新的煤炭生产献出一份力量,用科技手段减少矿难发生的几率。你到国土资源局的半年,你为此做了些什么呢?
曹:因为阜新是老矿区,国土局很多工作都跟矿产有关,我工作的时间不长,做了一些最基础的工作,比如每个煤矿产量等都画在图纸上,我给相关人员做了数字化培训,让他们把这些变化图都储存在计算机里面,学会以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勘探,采掘。如果以后能够都严格输入电脑,每天我们都可以掌控到每个煤矿的产量,误差不会超过百分之一。这些工作让我感到很兴奋,很好。
记:在你原来的设想中,你给自己定下的初步目标是什么?
曹:我是学采矿的,读硕士时我就经常下矿区进行调研,实习的时候我就是到大矿(国有大煤矿)去实习的,我的感觉就是很多大矿小矿的管理都不到位,在执行安全规程方面,有一定差距。
记:这是你经过调查得来的结果?
曹:不说是调查吧,但是我一直在尽力去了解。我到了一个矿上,我不去跟领导谈,我会去跟一线的工人聊。
记:你发现了哪些问题呢?
曹:以前煤矿专业是冷门,现在变成热门了,煤炭产业逐渐繁荣了,矿难也多了。这里面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我了解到很多工人由于自己拿钱的多少跟产量直接挂钩,他们由于收入低,又是外来民工,他们就希望多加班,辛苦一点也要多挣一些钱。我也接触到一些煤矿的工人,他们就怕没活干,咬着牙也要去干,自己不干,有的是人等着去干……而且一些矿工对我说,他们把每天都当作自己生命里的最后一天来过,干完了,出来了,会觉得很幸运又过了一天,出不来,就长埋在地下了……这些让我感觉很辛酸。
记:跟他们的接触,对你有没有影响?
曹:或多或少都有影响。我是学采矿的,我的专业就是这个,我真的希望我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记:在刚刚过去的二月份,阜新孙家湾煤矿就发生了一起死亡200多人的大矿难……我不知道下岗在家的你,听到这个消息,当时是什么感觉呢?
曹:我当时已下岗,这已经不是我职责范围里的事情……我当时的第一感受就是:又一起矿难发生了。
记:你的心情一定非常复杂。
曹:非常复杂。更多的是无奈。要是我没有念书,或者说,不是读的这个专业,这个消息还不会给我这样深刻的感觉。我的感觉就是,大矿出事了,还有那么多小矿怎么办?小矿的技术还达不到……
记: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这两年一直在努力工作的话,也许你可以帮助避免这个矿难……
曹:我不能肯定我的能力有这么大作用,起码这是我的工作目标。而且这个矿难实在是应该可以避免的。这些出事的大矿里,很多都不是技术达不到的原因。我所了解的原因,大多都是超产造成的。如果按照正常能力设计生产的话,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人有时候要学会抗争
“我拍桌子拍晚了!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去一个街道办事处办事,没人理他,他拍了桌子,别人几分钟就给他办完了。”
记:可能有人会这么想,你一个人的这么一件事,就去惊动了总理,你觉得值得么?
曹:我希望我这件事,最好能够在单位解决,不行就在阜新解决,可是我一等再等,没有回音。
记:你觉得上访是你能够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么?
曹:上访只是其中一个手段。我做过很多其他的努力。
记:你有没有想过用一些适当的妥协的方法,可能也会获得比较圆满的结果?
曹:网友不是也这么说吗!好学历不如有个好爹。我是外地的,农村的,我没有路子。
记:你是个善于忍耐的人吗?
曹:你说呢?
记:我想知道你对自己的评价。
曹:碰到不利的情况我起码会想到一些方法去克服它,可是我考虑过的路都不通。
记:你后悔当时向领导拍桌子了吗?
曹:我拍晚了!一个同学告诉我,他去一个街道办事处办事,没人理他,他拍了桌子,别人几分钟就给他办完了。
记: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曹:人,有时候要学会抗争。
记:你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没有问题?
曹:我是个充满自信的人。
记:自我批评一下,自己有没有弱点?
曹:弱点还是有的,我比较书生气,不会主动热情跟同事领导交往,这些我都知道,但是我想,我作为一个技术方面的人才,应该是可以绰绰有余吧。不过,这些弱点我现在正努力在新的环境里克服,我在市局里不是半年还没认识一半的同事么?我现在上班两天,分局里20多个人,我已经认识10多个了!(笑)
记:可是你选择上访,就等于跟这个单位或者跟这个势力,公开地宣战。
曹:不能说宣战。不是我向他们宣战,可以这么说,我是应战。我是被动的,别人是主动的。
记:你很幸运,你的信被总理看到了。
曹:不能说我幸运吧,即使今天不是我的信被看到了,明天还会有别人的类似的信会被总理看到。
记:你觉得你的事情很有代表性。
曹:至少我写信也是一种先见之明。我不写,还会有人去写。
我就是为了讨一个说法
“我为什么要这样走呢?可能我会在取得成功或者是取得说法之后再走,我为什么不能高高兴兴地走,而是这样灰溜溜地走呢?”
记:你怎么形容你这一年半里的生活呢?
曹: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考虑到哪里去申诉,怎么去写信。50%的时间就到各个部门来回走动,毫无结果。
记:说真的你想过离开吗?
曹:想过,可是我还是想,我还是要留下。我的志向我的爱好在这里,现在又是这样一种情况,我起码要用自己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是行的,证明给别人看。
记:可能别的年轻人碰到这种情况,会一走了之,天下之大,岂能没有我容身之地呢?
曹:天下之大,为何此处我不能容身呢?
记:到外面更大的舞台上去,甚至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曹:我走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为什么要这样走呢?可能我会在取得成功或者是取得说法之后再走,我为什么不能高高兴兴地走,而是这样灰溜溜地走呢?
记:你不是不能接受离开,你是不能接受这样情况下的离开。
曹:至少我要走,我可以接受的说法是,一个是确实我的能力不行,一个是这里无我用武之地,我该走了。可是现在不是这两种,不明不白地走,我不愿意。而且,如果我走了,这将会成为我心中一个永远去除不了的阴影。
记:你这么在乎在这个单位得到认可?比如说,换个地方可能你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曹:我从哪里跌倒了,我想从这个地方爬起来,至少给我一个说法。如果你认为你做的事情对的话,那么你就想办法完成这个事情,这是我的一个处事原则。
记:你觉得讨得一个说法很重要?
曹: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离开,可是我要争这口气,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而且这样的事情,现在有,以后可能还会有,就算不在我们的单位,也会在某些行业某些单位或多或少出现。我想我就算为了这个,我也要坚持下去。
记:如果此事不是一年多就解决了,而是十年,八年?
曹:我也会坚持下去。
记:对你来说,它的意义在哪?
曹:昨天晚上我跟朋友说,我是折腾了一两年了,可是等我六七十岁了,再回过头想想,可能我会很骄傲,我还有这么一段光荣的历史。
记:你以此为荣?
曹:至少说像我人生的大决战。
记:你觉得这场战役你胜利了?
曹:这是政府的胜利。这是我个人走上上访路得到的一个算圆满的结果。
记:小小的一桩事情,非要到惊动了总理才得到解决,你觉不觉得也是一种悲哀?
曹:是悲哀,但是这不是我的悲哀,是社会的悲哀。
记:这一年半里,浪费的时间,还能找回来吗?
曹:想想是有点可惜,浪费的时间是永远不可能回来了,我想只有在今后的时间里,加倍努力工作,多挽回一些我所失去的。采写、摄影:南方都市报特派记者 姜英爽
硕士生不明理由下岗:关键在于铲除腐败土壤
辽宁工业大学硕士生曹再学2003年毕业后就职于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后因不明理由被迫下岗,直到总理关注后才恢复工作。曹再学自己认为,他是因被招录为公务员时没有送礼才招致下岗结果的,而有媒体更进一步分析,找工作要让负责人得到“好处”,已是现今各个单位人事录用的“潜规则”,曹再学即是此一潜规则的牺牲品。
观察曹再学下岗过程的每一步,都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在党政机关,人事录用、解聘等程序非常严肃,不可能没有严格的规范,这一规范被“潜规则”视若无物,被个人利益随意左右,可见在一些“负责人”的心目中,党纪国法是多么的脆弱不堪一击!
曹再学个人工作所涉及的利益还算很小,在更高的层面上也能看到这些“潜规则”的影子。就在上周,“马德卖官案”在京开审,牵涉官员260余人,仅黑龙江绥化市各部门一把手就有50多人,行贿者既有市长、县委书记、县长、财政局副局长等地方要员,也有企业老板、经理。
两件事的联系很清楚,所谓“潜规则”的核心,是把他人利益,把公权力转变为个人利益的“规则”,更进一步,这种“潜规则”蔓延开来,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选择:清廉正直的人被排挤,而认同“潜规则”的人沆瀣一气,牺牲公利谋取小圈子的利益。它的直接结果,就像马德案中所暴露的那样,权力所及的范围,无人能逃避。其层层扩散,致使曹再学所遇到的咄咄怪事得以出现,要到总理批示才能解决。
此类腐败现象对党执政能力的伤害是最大的。对群众而言,领导干部情理之中的工作失误容易原谅,而“潜规则”盛行后对规范的破坏则无法容忍。那意味着对每个人利益的剥夺和损害,意味着所有人生存成本高得无法承受,最终,少数领导干部丧失信念,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心。
近日,中组部一次性选派了94名干部到东北工作,绝大多数来自中央国家机关。这是从人才上振兴东北的重要举措。而广大人民群众,也希望他们在发挥个人才干的同时,能彻底铲除腐败土壤,消除潜规则,才能为振兴东北凝聚人心。(文/张迁)(来源:了望新闻周刊)
辽宁一硕士公务员被逼下岗 温家宝批示恢复公职
此事件惊动了国务院和辽宁省政府 阜新硕士公务员“下岗”风波
他叫曹再学,是一名拥有采矿及矿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高学历人才,2003年他被阜新市人事局招录为公务员并分配到该市国土资源局做相应的采矿技术研发工作,但在工作半年之后,该单位迫使他下岗,原因不明。于是他抗争,给国务院写信,给省长写信。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辽宁省长张文岳对这位研究生公务员无原因下岗的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责成相关部门妥善解决好研究生人才的就业问题。近日,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收回成命:同意接收这位研究生在该单位继续工作。在这起研究生公务员下岗的风波中,我们隐约可见人事潜规则的灰色的强大力量,或许,有人还可以看出高学历人才适应社会能力的捉襟见肘。
先看几则对话
人物曹再学(研究生,被阜新市人事局确认为公务员,分配至该市国土资源局工作)刘铁军(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刘金利(阜新市国土资源局人事科副科长)
发工资时
刘铁军:你没有人事关系,每月400元钱已经是照顾你了。
曹再学:我有人事关系。
刘铁军:经国土局党委研究决定,推翻了市人事局批准你的公务员编制,原则上同意你进入自筹自支的事业编制,并超编运行,重新办理人事关系。这项决议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
记者采访时
刘金利:这个人(曹再学)素质实在太差!为了找工资,竟然和我们领导拍桌子!到处上访、告状,简直就是精神病!你说,这样的人我们怎么能要呢?
找到曹的母校辽工大的老师
刘金利:这样的人你们怎么能向我们推荐?就像陈景润,光知道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出门就摔跟头。我被你们给忽悠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
曹再学:我在阜新一个亲人都没有,可以说是孑然一身,我只有靠我的努力工作才能换来大家的认可。我知道社会的复杂性,我只有默默承受。
女友每月给曹再学200元零用钱
女朋友第一次去曹再学的家是晚上,进了屋子却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走,因为曹的家里实在太贫穷了,“带亮的没有,带响的没有。”
初春的阜新异常寂静。前不久的一次特大矿难让这里的大小煤矿暂时偃旗息鼓,一个个井架或直或斜地矗立在那里,等待着安检组的进一步检查。曹再学的心情犹如身边的一个个井架,充满了焦急和忧虑。
3月16日早上,女友小赵端来了一大碗热面,递给病床上的曹再学:“吃点吧,身体垮了,就是将来让你上班你也没法工作啊,再说,政府不是已经帮我们处理了嘛!”
这是自从曹再学下岗以来第五次生病,此前,曹再学曾经住过医院,医生非常疑惑:小小的年纪怎么上这么大的火啊!
曹再学出生在四川省乐至县,家庭生活非常贫困,母亲长年患病。仅靠土地上的收入供养他和弟弟两个大学生。在当初选择专业的时候,曹再学没有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而是看好了学费仅为500元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下简称辽工大)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曹再学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取了该专业的硕士学位。为了节省钱,曹再学已经3年没有回家了,本想工作以后有了钱再回家孝敬父母,但事情却发展到如此地步。上次回四川老家的时候曹再学是带着女朋友一起回去的。女友小赵回忆说,没见过如此贫困的家庭。第一次来到曹再学的家恰巧是晚上,进了屋子却不知道向哪个方向走,因为曹的家里实在太贫穷了,“带亮的没有,带响的没有。”
如今没有任何收入的曹再学只好从宿舍搬了出来,寄居在女朋友的家中,做个体生意的小赵每月给曹再学200元的零用钱。
莫名被取消编制无限期下岗
“正是前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我校做的报告坚定了我留在阜新的决心,我要用我的所学为阜新的煤炭生产献出一份力量,用科技手段减少矿难发生的几率。”
2003年初,曹再学的研究生学业即将毕业。
在阜新,也只有辽工大才能够培养研究生,因此这个学历的毕业生在阜新寥寥无几。由于阜新经济相对滞后,绝大多数的高学历毕业生陆续离开,选择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就业。
200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在辽宁视察时曾到过辽工大做报告,李岚清在报告中动员:欢迎有识之士到阜新来,希望广大同学能为阜新的发展贡献力量!……
曹再学说:“正是李岚清在我校做的报告坚定了我留在阜新的决心,我要用我的所学为阜新的煤炭生产献出一份力量,用科技手段减少矿难发生的几率。”
随后,曹再学找到了阜新市人事局局长谢志强,并向其询问,像他这样的条件可不可以留在阜新工作。谢志强见到曹再学及相关资料如获至宝,当即给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打电话:你要的人才找到了!
2005年3月17日,阜新市人事局局长谢志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曹再学毛遂自荐之前,国土资源局的领导曾向他索要有关采矿专业的研究生。而且,根据辽宁省人事厅18号文件精神和阜新市吸纳人才的政策,像曹再学这样的条件可以直接进入公务员编制。
2003年4月9日,在曹再学在国土资源局完成了一个月的试用期、国土资源局的人事领导到辽工大全面了解了曹再学在校的成绩及表现之后,双方签订了《全国研究生就业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承认了曹再学的公务员身份。当年7月9日,曹再学获得辽工大的硕士学位证书后,被分配到该单位的矿业管理科工作,这期间曹通过了由阜新市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组织的任职资格证书考试,晋升为科级干部。
曹再学称,2003年12月31日,在阜新市国土资源局工作了半年的他才领到了第一笔工资:2400元。然后该局机关党委书记刘铁军告诉他:“这2400元是你半年的工资,由于你没有人事关系,每月400元已经是照顾你了!”曹再学对此虽然难以理解,但没有任何办法。
到了2004年1月16日,刘铁军通知曹再学:“经国土局党委研究决定,推翻了市人事局批准你的公务员编制,原则上同意你进入自筹自支的事业编制,并超编运行,重新办理人事关系。”刘铁军同时强调:这项决议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
曹再学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数弄蒙了,他对此表示强烈反对。据曹再学称,第二天矿业管理科的科长根据指示收缴了曹的办公室钥匙。从此,曹再学无限期下岗。
3月17日,刘铁军及阜新国土局人事科副科长刘金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否认了曹再学下岗的说法,他们表示,曹目前的情况谈不上是下岗。但至于是什么,他没有正面回答。
有人“讥”他为陈景润
辽工大研究生学院院长梁冰表示,曹再学除了为人老实、社交能力差以外,干活是没问题的,向国土局推荐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从1997年入学以来,曹再学一直都拿全校的最高奖学金,他的成绩远远在我们之上。”3月16日,曹再学的同学,现中铁十三局五公司的工程师陈金龙说。对于曹的遭遇同学们深表不解,本来,同专业的毕业生都离开了阜新,大家一致认为曹再学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会得到重用,但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凄惨。
辽工大硕士生导师对曹再学的评价是,在学习期间,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可以说是保质保量,实事求是地说,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他下岗前正在帮我研究矿山储量动态管理系统的课题,关于矿山储量与合理年产量的确定对于煤炭生产与安全至关重要。”但对于曹再学下岗一事,他不愿做更多的评价,原因是阜新太小,认识他的人又太多,平时有工作上的往来。
而辽工大研究生学院院长梁冰则表示,曹再学除了为人老实、社交能力差以外,干活是没问题的,他们向国土局推荐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与上述评价截然相反的是来自于阜新国土局的声音。人事科副科长刘金利在认可曹再学的业务水平之余,显得十分气愤:这个人素质实在太差!为了找工资,竟然和我们领导拍桌子!到处上访、告状,简直就是精神病!“你说,这样的人我们怎么能要呢?”
刘铁军认为,曹再学的素质确实有问题,对此,他曾找过当时考核的老师:“这样的人你们怎么能向我们推荐?”他还讽刺曹再学说,就像陈景润,光知道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出门就摔跟头。他还表示,自己被辽工大的老师忽悠了。
老实人被潜规则算了旧账
这好比是一个能够清晰地看见谜底的谜,是多少年来各个地区在人事录用方面暗藏的潜规则,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捅破它而已。
初见曹再学的印象是淳朴和老实,充满书生气的面孔上带着些许无助与渴望。
“我在阜新一个亲人都没有,可以说是孑然一身,我只有靠我的努力工作才能换来大家的认可。”曹再学说,他知道社会的复杂性,但他只有默默承受。
他无奈地告诉记者,正因为国土局党委书记刘铁军的一句话才让他清醒地意识到他下岗的必然,这也是他不断为自己申诉的重要原因。
2003年8月,由于一直没有工资待遇的消息,曹再学向局长反映过情况,局长必然要向分管人事的刘铁军过问。曹再学分析认为,一定是此举导致了刘铁军的不快。8月10日中午,刘铁军将曹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曹再学回忆说,刘当时十分生气地训斥他说:“谁进国土资源局都得给三五万元,给人事局一两万元;你怎么进来我就怎么将你整出去,即使你正式进来了,我也照样将你弄出去!”曹告诉记者,当时在场的还有人事副科长刘金利。
2005年3月17日,面对记者的采访,刘铁军断然否认这一说法,他说:“我1990年就是副县级干部,从事纪检工作14年,我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呢?曹再学仅比我的孩子大3岁,我不能和他一般见识。”
刘金利对此则认为曹是无中生有或断章取义。
曹再学和女友小赵在半年后则把这句无从考证的话和下岗联系在了一起:“否则下岗后刘铁军也不至于迫不及待地到辽工大去退曹的档案,即便是退也应该退往人事局。”
小赵强调,她明白这年头没有白办事的,如果在国土局同意接收以前,相关人员有这样的要求,她可能不会吝惜。但问题是,曹已经工作了很长时间,现在要钱,没有道理啊!而且,曹家那么困难,他念书又花了不少钱,叫他到哪里去弄啊!小赵没有沉默,而是将这一严重问题向阜新市12345市长热线做了说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事局局长谢志强闻听这一消息后立即做出回应。3月17日,谢志强告诉记者,他当即给刘铁军打电话:“铁军,你怎么看谁办点什么事都得收钱吗?你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行得正做得正,你们之间的事情不要把我们人事局掺和进去!”谢说,后来他们之间的确因为这事儿争论不休。
对于分配到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工作需要花钱的问题,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都深信不疑。采访中,一位辽工大的大学生表示,不花钱就找好工作,那是20年前的事情。
阜新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学者指出,这好比是一个能够清晰地看见谜底的谜,是多少年来各个地区在人事录用方面暗藏的潜规则,只是没有人愿意去捅破它而已。
总理、省长批示终于压倒刁难
为了弄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身份,2004年4月,通过到市人事局查询档案,表明已经确认曹再学的公务员编制。2005年3月17日,人事局长谢志强称,国土局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既然你已经和人家签了约,就应当履行义务,曹再学既没有违反原则又没犯重大错误,你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在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曹再学只好依照程序,向省政府、国务院信访办递交申诉状。
据小赵回忆,去年端午节那天,她突然接到了来自国务院的电话,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她,材料已经分别转交到有关部门,并转告曹再学要好好工作,有什么问题及时向组织反映。
刘金利也承认他们先后接到了温家宝总理和张文岳省长的批示,目前已经同意恢复曹再学的公务员身份,补发工资。
可是,曹再学在这里会有好日子过吗?他所学到的知识还能用上吗?我们担心。时代商报记者吕业辉
采访手记
结束过去,迎接未来
曹再学是幸运的,总理过问,省长过问,事情解决了。其实事情的初衷原本都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辽宁省及阜新市积极引进人才的政策,恐怕曹再学想留在阜新工作、想跨入公务员的行列是很难实现的。正是阜新优秀的软环境,才使得曹再学能够学以致用。曹再学承认,在事情发生后不久,阜新市市委书记王琼立即做出批示,并责成该市的常务副市长曹元亲自办理。曹元副市长对曹再学的问题也比较重视,在公务员编制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多次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研究,避免矛盾扩大。尤其是人事局局长谢志强,不止一次地在记者面前强调,只要是人才,他们都会珍惜。因此,曹再学简短的坎坷之后,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是,曹再学也承认自身的缺点。比如,他的闭塞。自从曹再学下岗到今天,一起工作了半年之久的单位同事没有一个人给他打电话询问他的遭遇,甚至连一句最简单的安慰的话都没有。工作之外的东西,他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半年之中,他连同在一个单位的其他部门同志的名字都叫不出来。在问题发生后,对面前的问题有时不能冷静对待,致使本来不算大的问题,向更反的方向发展。
有人曾劝说曹再学,不要再回到国土资源局工作了,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双方发生了如此尴尬的较量之后,不善交际的曹再学如何面对昔日的同志,如何应对可能想象不到的冷眼。可欣慰的是,国土资源局一位领导说:“其实,这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要尽快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结束过去,迎接未来。”
这是国土资源局的期望,也是曹再学的期望,更是我们大家的期望。(吕业辉) 时代商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