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4月4日电(记者明星、仇琳)连日来,在通向南岳忠烈祠的盘山公路上,人流如织,车流如潮。1943年建成的南岳忠烈祠,坐落于衡山香炉峰下,峰峦错峙,松柏掩映,溪水环抱,公路盘纤,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仿照南京中山陵形式建造。所有抗战阵亡将士均奉准入祀忠烈祠。阳光中的忠烈祠显得庄严肃穆,背倚的香炉峰也格外巍峨高大。每个前来祭奠忠烈的人,都静悄悄地在“七七”纪念塔前缅怀和沉思,默默地凭吊这些为保卫祖国英勇捐躯的烈士。
在1938年召开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和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应邀参加。国共两党以民族大义为重,携手抗日。会上,许多将领提到阵亡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国民政府由此决定在山清水秀的南岳修建公墓,纪念为抗战捐躯的烈士。
南岳文物管理处副处长周跃华介绍说,1943年7月7日,南岳忠烈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大典,主持者薜岳在忠烈神位前恭读祭文,郑重宣布“抗战以来,各忠烈将士,即日入祠,岁时奉祀”,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等38名。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跃华说,“忠烈祠是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象征,也是连结海峡两岸的纽带,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数万名干部群众、青年学生、烈士后人、抗日老兵前来祭奠和凭吊。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来祭奠的人特别多。”在众多向“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鞠躬参拜的年轻人中,千里迢迢从香港赶来祭奠忠烈的大学生徐莹对记者说:“今日的和平生活,是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年轻人将永远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