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到了。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清明节是祭扫陵墓、缅怀故人的节日。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这样一个年份里的清明时节,我们缅怀的除了故去的亲人,还有那些在抗日战争中为捍卫国家独立、民族尊严而英勇战斗、血洒疆场的民族英烈们。
民族英烈,从来都是与民族的苦难和民族的荣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多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惨烈而深重的苦难,其中又以日本侵华战争为最。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我国东四省;1937年又制造七七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以一个几乎无国防、无重工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承清朝中叶以来的百年积弱,再加上民国以来二十余年军阀混战的涂炭,独自抵抗几十年来处心积虑图谋灭我的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而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批民族败类,屈膝投敌,为虎作伥,天良丧尽,人格荡然。
好在中国还有她的脊梁。在日本侵略者的疯狂杀戮面前,成千上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他们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粉碎了日本征服中华的迷梦,唤回了憔悴的国魂,昭示了庄严的国格。他们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沧海同深的志量,在中华民族史册上谱写了辉煌璀璨的一页:或则沥血孤营,或则横刀敌阵,或则裂身银汉,或则碎首沙场,莫不以战死为荣,以偷生为耻。死事的惨烈,慑匪寇而泣鬼神;人格的崇高,动苍穹而震寰宇。他们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让世人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内部一直深深蕴藏着的一股不畏强暴、不甘屈辱、异常顽强而深厚的生命力量。正是这种异常顽强而深厚的生命力量,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亡我之心,赢得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影响是国际性的。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在中日关系中的不平等地位,并使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发起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抗日战争由此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这一切,都与抗日英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说到抗日英烈,就不能不提到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对民族的忠诚信念和深挚情感作为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一直激励着亿万劳动人民和无数英雄豪杰,以艰苦卓绝的开发劳动和忠贞不渝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为民族的伟大事业前仆后继,奋斗不息。在民族患难的时代,这种爱国豪情就表现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它可以砥砺人们“血战到底的气概”,坚定人们“光复旧物的决心”。可以说,民族气节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国魂,它是民族尊严的体现,是爱国主义的精髓。正因为中华民族屡遭侵扰,饱经外患,所以她才最需要气节,最崇尚气节,把它奉为立身立国的政治原则,把它视为做人处世的道德圭臬。
在今天的和平建设时期,还是否需要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只不过,我们要将自己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以不同于战争时期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它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奉公守法、敬业爱岗、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和聪明才智推进祖国的现代化进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郁达夫有言:“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铭记这些伟大的抗日英烈:张自忠、左权、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高志航……以及所有为保家卫国而流血牺牲的抗日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