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记者昨日(4月7日)从广州市海洋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承担的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质环境调查初步表明,珠江口近岸海域约有95%的海水被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质重度污染,其中深圳、东莞附近海域污染现象特别严重。
负责该项调查的专家认为,如果不对这个区域的海洋污染进行有效治理,这片宽广海域以后可能会无鱼无虾,成为中国的“死海”。
据了解,该项目从属于新一轮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立项,自2003年起,计划历时3年,完成珠三角近岸海域的海洋地质环境和灾害调查工作。珠三角近岸海域,指的是广州、东莞、珠海、中山、深圳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近岸水域,以及20米水深以内的海区,总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
据项目负责人、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夏真介绍,至今年,项目组已经完成了内外伶仃洋近岸海域海洋地质和环境调查工作,大致结论是,这些地区重金属、有机质、氨、氮以及富营养的农药残留污染特别严重,对沿岸包括渔业在内的养殖业有很大影响。
海水中铅污染几乎100%超标
据项目组调查,珠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中无机氮、氨、PH值、磷酸盐、铅、硫化物、石油类均达到了重污染级。其中重金属铅、无机氮、石油几乎100%污染超标。有关专家指出,这些污染物有可能来源于珠江上游,根据2004年的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由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化肥、农药等污染物随珠江入海的总量达到了248.18万吨,其中重金属8655吨,氮氨65637吨,石油类59853吨。这些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海,严重影响了近岸海域水质。而日益增加的养殖场使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也相应增加,令赤潮在近年多次发生。夏真等海洋地质环境专家经调查发现,珠江口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了重污染级水平。
深圳湾和交椅湾水质最差
根据该项目组对珠江口附近2500平方公里的近岸环境调查,在内伶仃岛以北,南沙、虎门、宝安、南澳等海域的浅水层和深水层,约有95%的海水按国家标准达到了重污染级,5%为中污染级。其中东莞虎门沙角电厂附近的交椅湾,蛇口到香港之间的深圳湾的海水污染最为严重,而珠江内伶仃洋的四个入海口水质较好。内伶仃洋附近海水水质,呈现出逐层分布的变化。据夏真分析,这种逐层变化是由于越靠近河口区,水交换作用强,越易于清除污染;而越远离入海口,越靠近半封闭的海湾,污染物质就越不易排散。
专家提出建立预警机制
专家认为,珠江口伶仃洋的海洋地质环境质量在5-10年内仍处于一般状态,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善,但如得到有效治理,将可望趋于好转。夏真提出,可建立一个海洋环境预警机制,按水交换动力的强弱和污染消除的难易程度,把海区分成三级,对水动力作用特别弱,污染物特别易堆积的环境预警Ⅲ区,可对海水水质加以严重关注,他们建议把伶仃洋东北的交椅湾和东南的深圳湾等地确定为环境预警Ⅲ区。(编辑:何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