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年仅34岁的东北抗日名将赵尚志被日军杀害。随后日军将其尸体分解成两部分,尸身沉入松花江的冰窟窿里,头颅送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63年来,中日双方一直在苦苦寻找其头骨下落。
4月7日,赵尚志外甥向媒体证实,赵尚志烈士头骨终于找到,而且已经过公安部鉴定。
■遭埋伏牺牲,遗体被身首分离
在抗战时期,赵尚志与杨靖宇齐名,曾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1942年2月初,赵尚志在夜袭梧桐河警务所的战斗中,遇埋伏牺牲,年仅34岁。
当年2月18日上午,日军监押赵尚志遗体准备经佳木斯空运送往新京(今长春)领赏。可是在机场,敌人发现尸体有解冻开化迹象,就决定将尸首分离,只将赵尚志的头颅运送到长春,尸身则丢弃在松花江的一个冰窟窿里。
■头颅险遭灭迹,被掩埋般若寺内
1989年冬天,从事战争史研究的日本女学者山崎枝子找到了杀害赵尚志的刽子手东城政雄。东城告诉她,这颗头颅因保存不善,日方曾想将其焚烧灭迹。幸好在当时很有影响的般若寺住持炎虚赶来,经其多方斡旋,最终这颗头颅被掩埋在般若寺内。
然而时隔47年,炎虚早已作古,这颗头骨的具体埋藏地点也就不得而知。
2004年6月1日,沈阳军旅作家姜宝才来长春般若寺拍摄时,从一个正在寺内施工的农民工口中听说,他们头一天竟然挖出了一颗头骨,这颗头骨没有下颚和牙齿,已被寺里改葬在一个山坡上。
次日,姜宝才等一行终于找到了那个山坡,从埋葬地点挖出了那颗头骨。
■头骨鉴定与历史记载吻合
单个埋藏于般若寺、中年男性、左眼下方有伤……这颗头骨的大部分特征都与日军尸检报告和赵尚志传记的记载相吻合。
去年11月29日,这颗头骨被送往公安部进行验证。就在此时,一张赵尚志24岁时在巴彦打游击的照片在内蒙古被发现,并几经辗转来到沈阳。在这张照片上,赵尚志明显比同龄人矮了一头,而且又黑又瘦,像个小孩。赵尚志的家属回忆说,赵当时的身高在1.62米左右。
经北京公安大学的公安部第二研究所对头骨展开鉴定,其结果是:1、系入土50年以上的陈旧性骨骼;2、男性;3、年龄范围31-36岁之间;4、身高160-163厘米之间;5、颅骨左侧的骨质缺损,系死者生前骨骼损伤后的病理改变所致。这一切,都与亲属和战友们的回忆相符。随后,头骨与照片比照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据《华商晨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4月09日 第二版)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