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发展的中国,已经从过去的‘贫农’转变为如今的‘下中农’,并将在2020年当上‘上中农’。”
王梦奎轻松幽默地把国家划定了“成分”,丝毫不像一个整日与严肃的国民经济打交道的人。
4月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被省国资委请来参加“周末管理论坛”。他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思路,令300多位省属企业的管理人员受益匪浅。
2020年中国跻身中等收入国家
“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1世纪的头20年,必将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经过这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就可以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作为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政府的“智囊”级人物,王梦奎对中国经济前景的展望,不禁令人心潮澎湃。
“中国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的前期阶段,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王梦奎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将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增速在8%左右。按2004年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GDP将达21.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2.6万亿美元。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中国的人均GDP将达到1900美元,与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王梦奎的这张宏伟蓝图还有如下数据:2010年后的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即使有所放缓,但仍可实现10年翻一番。这样,按2004年不变价格计算,2020年GDP将达43万多亿元人民币,折合5万亿美元以上,人均超过35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王梦奎表示:“届时,中国将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国人民将过上更加殷实的生活。”
树立科学发展观是“船和桥”的问题
“当然,只有努力的方向是不够的,更要有努力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讲过,方法好比过河的船和桥,没有船和桥就达不到彼岸,有了好的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王梦奎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就要有比温饱阶段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和政策,需要有相应的调整。
“现阶段旗帜鲜明地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有着深刻的背景。”据王梦奎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逐步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过去那种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和政策,以及经济体制转轨初始阶段形成的某些发展观念和政策,应该有所进步;20多年发展所提供的经验和教训,要求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王梦奎认为,中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政策取向可以概括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实质是要解决这样一个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发展得更好?
“小康”要围绕“农”字大做文章
王梦奎认为,之所以把统筹城乡发展置于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位置,是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难点,就在农村。
“‘三农’问题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问题。”王梦奎表示,“现在,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更要注重从‘农’外找出路,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也就是说,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农业和整个农村经济,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实现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深化改革把农村经济纳入全国统一的市场化轨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从目前的40%提高到55%以上,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就业的比重将从目前的一半下降到三分之一。王梦奎认为,顺利实现这种根本性的社会转型,需要从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创造就业机会和生存条件;在农村,要防止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落为流民,造成社会的震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才能够趋利而避害。
王梦奎的全部观点,最终归结到一个“根本”上。他说:“实现现代化的起点在城市,终点在农村,这是21世纪中国要解决的根本问题。”②4
王梦奎,1938年生,河南温县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专职委员、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1992年10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97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98年3月至今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研究,参加过党和国家一些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