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低 触目惊心
一周前,一位先天性梅毒婴儿在柳州市某医院得到确诊,当医生将确诊报告告诉那位初为人母的母亲时,她不解地问:“这病是谁传给毛毛的呢?”
医生委婉地告诉她:这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孩子是从她身上获得的。
“我的病又从哪里来的?”她仍像个孩子一样单纯,这些本应该在结婚前、孕育前掌握的知识,她却一窍不通。医生不忍打击她,也尊重她丈夫李先生的意愿:不要把真相告诉她,只好编了一个理由,将“性病”这些问题淡化。其丈夫发现孩子先天性感染梅毒之后,告诉医生说:这病他在结婚前就染上了,一直没有根治。因为不用婚检,他结婚时也就没把实情告诉妻子。但他不知道这病会传给孩子。
据了解,今年以来,柳州市区医院已接诊了多例这样的先天性梅毒婴儿。这种疾病是否是他们的父母在婚前所染,不得详知,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的父母没有一例做过婚前医学检查。
这样的现象近一年多来较为普遍,2004年柳州市的婚检率降到了3.66%,成为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相反,新生儿先天性疾病不断上升,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点:16.49‰。
该检未检 一串可怕的数字
4月7日上午,记者走进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婚保科,这也是柳州市目前惟一保存的婚前医学检查科。1984年建成以来,曾经出现过婚检人员排成长龙候检的热闹局面。但这天却冷清异常,上午只有一名女士选择了婚检服务。
这天上午负责男科婚检的朱潜贵医师休假,他的办公室是关着的。如果2003年10月之前来这里做过婚检的人,都知道这在那时是不可能的,非得有人顶班,朱医师才能离开。朱医师也是柳州市负责婚检时间最长的老医师,近20年来,他几乎都在教育那些准备结婚的男女,结婚后应该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如何防病治病,如何选择最佳孕育时期。对于那些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或者男女双方有一方像李先生那样染有梅毒、艾滋病病毒、乙肝的人,他都会耐心接待,能不能生孩子、什么时候生孩子,都交待得一清二楚。那时他每天接待的婚检人数总是两位数,如果休假,医院领导都得过问。
“去年以来,自愿婚检的人数明显减少了。”朱医师告诉记者:在他们科的检测记录中,2003年10月1日开始实行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将婚检“必须”改成“自愿”之后,婚检人数持续减少,从以前每天的三四十对,减少到现在的一两个人。而现在受检的人员中,还包括军人等国家规定的特别职业人员婚前必须检查者。
记者从妇保院婚保科的自愿婚检资料中获悉:这些人员80%以上文化水平较高,有固定职业。但他们来检的,也不像过去一样,双方同行,多是单方申请检测。
整个柳州市的婚检情况就更糟。负责柳州市妇幼卫生信息与监测工作的幼保院保健科主任邱萍介绍说:2004年柳州市的婚前医学检查率只有3.66%;即使市区,也只有7.87%。而三江侗族自治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全年竟没有一个人申请婚前检测。这与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要求“到2010年婚前医学检查率城市达到80%,农村达到50%”的目标相距甚远。婚前保健工作已成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难点问题之一。
邱主任介绍说:国家解除强制婚检,从宏观上是比较好的,也是尊重他人的意愿。但从目前国民健康意识、优生意识还未达到自觉、自立的现实来看,却令卫生人员备感担忧。最需要接受婚前检测的人群,在解除“强制”后,没有走进医院。婚检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受检者详细了解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有无影响正常夫妻生活的生理性缺陷,以及有无影响下一代健康的疾病存在。从2004年的监测分类来看,接受婚检的人员中,性病的检出率为13.75%,比2002年的20.66%和2003年的18.46%明显下降。专家们认为:这并非是一个好消息——与目前柳州人群中性病、艾滋病的增长势头明显不符。主要是那些已经怀疑或知道自己患有性病、遗传性疾病的人员,故意逃避婚检,从而失去了婚前咨询的最佳时机,也失去了卫生部门的疾病监测。
缺陷发生率今后将更高
强制婚检的取消,的确为“准新人”减轻了经济、心理等方面的负担。可是,记者从2004年柳州市的卫生监测信息中看到:这种“减负”的背后,却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潜在性问题,在婚检率下滑的同时,婴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正在呈上升发展趋势。
“如果去年还是专家的‘预测’,那么现在问题已显现出来了。”邱萍指着那一大堆监测数据告诉记者:目前已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时候了。
据了解,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对象,取自柳州市42所接产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婴儿),主要监测这段时间内发现的所有先天性畸形及死亡情况。监测婴儿总数达1.4万多人,但得出的结果却是近年来问题最严重的一次:出生缺陷发生率达16.49‰,围产儿死率为16.77‰,均为1999年以来的最高年。
柳州市去年一共发现了239例出生缺陷儿,主要是先天性畸形。其中与遗传直接相关的,有地中海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而与怀孕时期选择相关的,就更多了。围产儿死亡的260多例中,也是胎儿畸形占首位,多达84例,占据死亡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邱萍主任介绍说:这其中有较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婚前检查发现、通过婚前咨询减少的。比如连续9年的监测所发现的怀孕与季节的关系:秋冬季节出生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机率比其它季节高(2004年的监测显示:一二三四4个季度分别为12.063‰、16.998‰、18.385‰、177.64‰)。
据专家分析,按照孕育9个月生产计算,在春、夏之季出生的婴儿,多是前一年的第三季度孕育。这个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病菌减少,各种感染发生率较低,也是一年中新鲜果蔬最旺盛的时期,有利于提高受孕的质量及帮助胎儿健康成长。预防出生缺陷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婚前检测、孕前咨询。1990年代开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2003年10月取消强制性婚检之后,知晓这些知识的新婚夫妇明显减少,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地区、家庭困难和健康意识较差的夫妇,远离了指导,甚至存在怀孕之后滥用药物的现象,从而增加了出生缺陷发生率。
“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今明两年,问题会更严重。”邱萍担忧地说:日前完成的出生缺陷信息科学监测,是2003年9月30日至2004年9月30日的出生人口,也就是说,他们中只有后面的部分婴儿,是在取消强制性婚检前后孕育的。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升高仍不十分明显,可今年或今年之后,取消强制婚检之后出生的胎儿就会不断扩大,目前已有专家预测:这些新生儿中,遗传性疾病比率肯定还会增加。
补救措施难补大缺
2003年10月取消强制婚检之后,卫生主管部门曾采取过许多补救措施,希望能提高人们的自觉婚前检测率,如孕前咨询、孕早期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等等,但结果并不理想。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在这方面做出过极大努力,专门开设了遗传病学科,针对柳州市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开设孕前咨询检测等,帮助那些“准父母”避免生育“地贫儿”。但主动去检测后再孕育的夫妇并不多。柳州市卫生主管部门对地中海贫血的宣传力度,在全国来说都可说是最大的,普通市民中也有很多人知道那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但是,就是这样的疾病,也没有引起市民的足够重视,去年市区内还有“地贫儿”出生。要想杜绝其它先天性疾病儿的出生,看来更困难。
一年半前,在取消强制性婚检时曾有一个说法:结婚并不等于生孩子。可许多优生优育专家并不这样认为:作为中国目前的人口素质及社会保障水平,结婚而不要孩子的“丁克一族”还相当少。特别是在柳州,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近百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婚前医学检查,甚至是众多年轻人第一次接受生殖体检。
在贫困山区,这个问题更为严重。融水县白云乡卫生院的妇产科医生兰芝琳告诉记者:去年没有一个当地妇女主动婚检,也没有一个进行孕前咨询。如果不是生孩子出现了危险,很多产妇都留在家里生产。
自觉婚检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经济问题。据报道记载:2004年5月,浙江宁波等地,推出政府为“准新人”买单的免费婚检,同样没有改变已经下滑的婚检比例,检测率仍在20%以内徘徊。专家分析认为:这主要是人们对婚检不理解造成。
许多人仍然停留在“为你检”的层面上,而不知道这是“为自己检”、“为家庭检”、“为下一代检”。新推出的许多补救措施,根本无法弥补人们普遍缺乏卫生知识的巨大缺口。
婚育人群如何引导
新生儿的健康状况,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相关,也与地区、国家的未来息息相连。特别是近年性病、艾滋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潜在危害。医疗卫生专家认为:降低出生缺陷、降低母婴感染,提高婚检率是重要前提。
在柳州市今年3月下旬召开的妇幼卫生信息与监测大会上,不少专家认为:取消强制婚检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准新人”的婚育知晓率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优生优育和人口素质提高的疾病出现高发趋势。同时,也使1980年代中期就已形成的孕前遗传疾病咨询及检查等系列常规工作出现断链、病源流失;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无法在婚前和孕前发现或告知,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医疗防疫部门也无法对这些传染病人进行管理。专家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将造成两大隐患,一是遗传病及传染病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控制;二是加快了性病和艾滋病等传染病在婚育人群中的蔓延。柳州市去年的艾滋病感染人群监测同样印证了这样的分析:感染人群正在从吸毒、卖淫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发展。母婴传播已多次发现。
即使强制性婚检不能实现,妇幼专家认为也可以从其它渠道对婚育人群进行引导。自治区妇幼专家提出:首先,婚前保健工作不能把农村与城市一刀切,可以通过自费与政府适当补贴相结合,减免农村人口婚检部分费用;对开展婚检的医疗单位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提高婚检质量;加大婚检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婚检是自我保护、未来家庭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消除人们对婚检的畏惧心理和偏见,促使婚检逐渐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只有80%以上的“准新人”自觉婚检及孕前咨询,才能真正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新桂网-南国今报记者 罗素玲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