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听证会昨天已经结束了,但是围绕着圆明园整治工程的种种争论,并没有完全平息。公众如此关注圆明园整治工程,当然不仅仅因为它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的圆明园,它的工程款绝大部分是政府投入的,因此它的命运绝不应该掌握在少数人或者个别部门手里,它的工程应该成为一个严格监管下的阳光工程。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希望圆明园整治工程能够变得公开和公平。然而随着公众目光的聚集,圆明园整治工程带给人们的疑问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疑问1 生态工程成“生财”工程
尽管此前遭到猛烈抨击,但听证会上,圆明园管理处仍坚持表示,在湖底铺设防渗膜是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节水工程。
事实上,据新华社记者了解,固化河道的做法早在多年前就遭到生态专家激烈反对,以至于北京市水利局为顺应这一生态理念,于2002年公开承诺,北京水系改造不再搞“铜帮铁底”。
那么,什么原因使圆明园管理者在水务部门的明令禁止下铤而走险呢?
去年8月1日前,北京市公园湖泊生态环境用水的收费标准是每立方米0.3元,在此之后,环境用水涨到了每立方米1.3元。按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开放区湖底年渗漏量近700万立方米”的算法,如果每年要补充700万立方米的水,圆明园一年就得花900多万元。
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福海西岸正在兴建码头。现场指挥作业的工头告诉记者,蓄水后这里将开发游船等水上项目,为公园增加收益。那么圆明园进行湖底防渗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再现当年的盛世景象,还是为了开展商业性的游船和快艇经营活动?
疑问2 工程是否经过公开投标
据央视报道,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李小溪教授提出关于工程本身的问题:“圆明园的防渗工程在施工之前有没有经过招投标,如果有招投标,为什么三家中标的公司都是北京市水务局、海淀区水务局和圆明园管理处的下属单位?”
据记者了解,参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两家施工单位,一家名为京水公司,曾经是北京市水务局的下属公司;另一家名为北京市海淀区水利水电工程公司,曾经是海淀区水务局的下属公司。
事实上,这两家公司并不是第一次拿到圆明园的工程。2003年10月13日,三家施工单位拿下了圆明园西部清淤工程,这三家单位中就有上述两家公司。而另一家公司是北京市圆明园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其法人代表就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
疑问3 材料费以外的钱做何用
据圆明园管理处的副主任朱红介绍,湖底防渗工程一共要用75.5万平方米的防渗膜,每平方米造价是28.86元。但是经过记者了解,防渗膜每平方米的材料费只有7.2元,那么剩下的21.66元究竟是如何支出的?圆明园管理处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据央视记者调查,圆明园铺设的塑料薄膜来自山东宏祥化纤集团。据该集团总经理张吉和介绍,他们与京水公司曾约定购买40万平方米的防渗膜,总价大约是280万元左右。
而对于湖底防渗工程来说,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这种防渗膜。那么,最主要的材料费只占四分之一,剩下的钱究竟又做什么用呢?
疑问4 砍伐灌木是否符合整治规定
听证会上,清华大学教授李 指出,圆明园管理处在遗址范围内大面积砍伐清除原有树木、种植非本土的和高耗水的草坪和观赏植物、改变土形土貌,这不但破坏遗址原有的风貌,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圆明园的供水紧张。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在对圆明园环境整治请求报告的批复中,都明文写着整治的内容应该以清淤遗址地表上以及园内水系中的垃圾渣土,修整驳岸为主,不得扩大修整范围,修整过程中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能对文物遗址造成破坏。
20万元罚款不可避免
不管圆明园补办的环境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最终能否过关,圆明园管理部门都逃不过处罚。依据相关法规,最高处罚为20万元。
听证会后,国家环保总局下一步将对圆明园递送的环评报告书进行审查。按相关法规,圆明园可以选择有资质的环评机构对其环境整治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海淀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这一工程,近期还将组织专家论证会。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环保总局将会充分吸纳听证会上的各种意见,等圆明园环境整治工程的环评报告书报上来后,环保总局一定抓紧时间进行审查,并依照法律迅速做出行政处理决定。今后,环保总局会将继续就一系列公众关注的重大环境决策举行听证会。
环保总局环评司司长祝兴祥说,如果环评报告未通过,环保总局将会给出处罚意见,由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政府协调解决此事。如果环评报告最终通过,相关单位要因补办环评报告而接受经济处罚。
一位环保人士表示,相对于圆明园生态环境所遭到的破坏,即使按高限处罚,20万元有些不痛不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