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建在东京的九段,占地近10万平方米,离日本皇宫并不远,原称“东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起初是祭祀日本军人的场所,系为明治维新时期内战中死去的数千官兵“招魂”而建,1879年改称现名。
记者在2003年10月因公前往日本,路过靖国神社,顺便进去看了看,了解一下这个经常引起外交争议的场所。
日本的神社是神道祭祀神灵的所在,神道认为“山川草木皆为神”。靖国神社与一般神社不同,它的祭祀对象是死在战场上的军人。明治维新后,日本把天皇崇拜与神社信仰一体化,神道变为“国家神道”,靖国神社逐渐取得了国家神社的显赫地位,变成由国家管理的、“超宗教”的祭祀活动场所。靖国神社里供奉着246万多亡灵,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那些当炮灰的普通士兵既是加害者,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1978年,靖国神社利用举行秋祭的机会,把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亡灵,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弄进靖国神社。从此,参拜靖国神社和为战犯招魂更加密切相关。
一走进靖国神社,迎面是一个“开”字形的“鸟居”巨大建筑。在前往神社的广场周围树林的喇叭里放出类似招魂曲的声音,确有让人感到阴魂不散的压抑感。
在神社的纪念馆里还摆放着二战时期日本军队的零式战斗机,而纪念馆外则立着军舰、战马,以及二战后期大搞自杀式攻击的“雄风特攻队”飞行员等的雕塑,这当然是号召现代的日本人对当年战争保持思想上的崇拜。由于正在修缮,记者未能看到供着东条英机等战犯牌位的建筑。
最让人感到刺激的是神社大门旁边一个纪念碑上的浮雕,有两幅与中日战争有关,一幅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一幅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上海。自然都是正面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的———这是不折不扣美化当年侵略战争的做法。
靖国神社恰好在一些小学和地铁站中间,许多放学的中小学生都从这个纪念碑前走过,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他们都会看到这些浮雕,不知道浮雕所颂扬的“历史”以及政客在神社里的“榜样表现”会让天真无邪的下一代在长大之后培养出什么样的历史观。
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曾经说过“谁忘记了历史,谁就在灵魂上有病”。战争已经过去多年,问题是,发动战争的逻辑何时能真正消逝。
作者:佟剑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