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吃什么? (2005-4-146:08:36)四川新闻网-四川工人日报讯一问:谁来帮助消费者鉴别哪是“绿色食品”?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教授说:“现在媒体有关食品安全的曝光越来越多,可消费者怎么能辨别哪把韭菜是绿色食品?”
农业部有关专家说,一些企业擅自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有的将“绿色食品”标识直接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包装使用;有的超过许可使用年限,仍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识;有的地方政府违规批准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识。这些现象严重损害绿色食品的形象,致使一些地区绿色食品滞销。
二问:已有标准为何屡遭“执行难”?
据农业部有关专家介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四级构成。目前我国已制订了包括各类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污染物和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卫生操作规范在内的众多标准。但暴露的案例来看,不少标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有关部委权威人士分析认为,标准“执行难”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标准分散交叉,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QS”(质量安全)制度等,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不仅百姓云里雾里,就连企业也不知就里。
三问:标准监管部门为何频频“缺位”?
苏丹红事件比较集中地暴露了“监管缺位”问题。如果仔细观察近年来工商、质检等部门的“监管政绩”,其管理重心主要集中在查处假冒伪劣产品,诸如劣质奶粉、毒大米、假冒食用油等,至于食品内在成分和含量是否合格,则很少列入检查范围。
四问:我们离国际标准还有多远?
有关专家坦言,我国早已加入WTO,国内一些食品标准明显老化,必须尽快与发达国家接轨,否则将处境尴尬。受各方面的压力影响,去年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等九部门终于出台食品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开始对现有食品行业的国家标准体系进行调整,将使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由23%提高到55%。这实际上显示,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距离还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