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大国关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最引人注目的中美欧大三角关系中,中欧关系正处在上升期——有分析人士认为,中欧关系已经迎来春天。然而,欧洲人在是否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立场的摇摆与反复,让我们依稀感受到春天的丝丝寒意。
中欧全面合作是个什么概念
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一直处于分化、重组的动荡状态中。如果说阿富汗战争让国际社会看清了美国“反恐”旗帜背后的企图,那么伊拉克战争则成为导致国际“反恐联盟”解体、加剧大国关系分化与重组的催化剂。
的确,伊拉克战争使被布什“怠慢”的欧洲人认识到,单凭一己之力很难阻止美国的单边行动,于是采取一系列外交措施,加强同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中欧关系的发展也由此溶入了许多积极的元素。在《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要加强全面合作。
中欧全面合作是一个怎样的概念?简单说,中国和欧盟加在一起有26个国家,近18亿人口,约13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有3个核大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拥有3个常任席位。
中欧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都主张摒弃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各国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国际关系。
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当代国际事务中的大事,不仅符合双方各自利益,对当代国际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表明,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可以相处得很好。
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悬疑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联手日本向欧盟施压,反对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迫使欧洲人重新考虑原有立场。尽管法德两国仍坚持如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但其他欧盟成员似乎都不愿立即表明态度。而英国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立场的转变可谓明显。
3月20日,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通过的旨在遏制台湾“独立”企图的《反分裂国家法》造成了“相当艰难的政治环境”,使解禁问题实际上变得“越来越复杂”。他建议推迟作出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决定。
斯特劳的表态代表了布莱尔政府的立场。虽然布莱尔表示支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但并不希望在英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就这一“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同美国发生直接摩擦(欧盟轮值主席国每隔6月轮换,英国将在6月底轮值)。这意味着,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决定可能会推迟到2006年才能作出。
而根据欧盟有关规定,25个成员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否决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动议。在美国不断施加的强大压力下,曾就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基本达成一致的欧盟如今又陷入犹豫。
正如一位欧盟官员所指出的那样,“只要存在对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持消极态度的成员,原计划就难以按时执行”。以目前的形势分析,欧盟很有可能无法按原计划于今年6月前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多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在一个多月前,确切地讲,甚至就是在美国总统布什2月出访欧洲期间,欧盟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还曾是颇令人钦佩的。
欧盟早已意识到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是推动自己疲软经济向前发展的关键,而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而美国人则认为,欧盟对华军售禁令的解除将增强中国这个潜在对手的实力,增加地区的不稳定性,于是要求欧盟严肃考虑对中国已实施15年的武器禁令。显然,美欧在这一牵涉到中国的问题上站在了对立面。
相信欧洲人自己的选择
应该说,是伊拉克战争促进了中欧关系的接近,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只是一个内容,中欧关系的内涵、意义远比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深远得多,广泛得多。
当前中欧关系总体是好的,在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过程中遭遇障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处理不妥,势必会对中欧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解除对华军售禁令是一个原则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武器问题。在该问题上,中欧双方领导人多次表示,军售禁令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已不适应当前发展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需要,应予以废除。
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后,欧盟方面并不打算向中国大量出口武器,而中国方面也不打算向欧盟大宗采购武器。这实际道出了解除军售禁令的真正含义是使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不再存在歧视与被歧视、制裁与被制裁的内容。
美国战略问题专家贝茨·吉尔在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谈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时指出,欧盟考虑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可被视为欧盟与中国战略关系不断加强的结果。
吉尔认为,欧盟正在试图同中国建立起一种更积极的和更具建设性的关系,欧盟发展这种战略关系的目的是吸收中国成为多极全球社会和多边国际机构中负责任的成员,并帮助中国解决国内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挑战。
欧盟相信同中国发展关系的机会比受到中国威胁的机会大得多,而来自中国的威胁基本是“软安全”层面的问题。
事实上,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对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影响,并不一定会像美国所担心的那样大。但布什政权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将从与欧盟的军事贸易中获得重要和敏感的技术,进而增加在周边海域和亚洲大陆的战略能力。显然,美国对全球霸权的战略诉求不允许中国在亚太地区对自己的利益构成威胁,而这一思想也在一直指导着美国的对华关系。
基于此,美国人才会“霸道”地抛出报复性威胁,对大西洋对岸的战略考虑横加干涉。至于欧洲究竟是欧洲人的欧洲,还是美国人的欧洲?欧洲人自己心中应该是有谱的。
不过,美国终究是足够强大的,以至于欧洲人不得不将原则暂时放在一旁而委曲求全,这种表现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我们应该事先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妨再多给欧洲人一些耐心,毕竟,春天已经到了,尽管初春的天还有点凉。
这里还要补充和强调一点,中欧关系的提升,固然有伊战催化的因素在内,但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虽是我国内政,但只有内政搞好了,才能加强综合国力,包括加快国防现代化进程,加强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才能把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建立在依靠自身实力的坚实、可靠基础上,不受制于任何人。沈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