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出生于辽宁省朝阳县喇嘛沟村。兄妹11人,他排行第三,父亲是个私塾先生,家境贫寒。
赵尚志当过五年童工,读过中学。1926年,已经是共产党员。家住哈尔滨的赵尚志经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吴丽石的介绍,他到达广州,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蒋介石清党,赵尚志离开广州,奉党的委派到长春负责团的工作。不久被捕,直到“九·一八”事变,方获释出狱。
1932年,赵尚志出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化名李育才,在共产党员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工作。10月,为了解决部队的御寒物资,赵尚志率队与敌人血战三日,他不幸左眼负伤。11月,奉满洲省委指示,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江北独立师”,张甲洲任师长,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不久,赵尚志率部队转战呼兰等地,因敌我力量不成比例,部队被打散,赵尚志与少数同志返回哈尔滨,省委将失败的责任归结为赵尚志,因此,予以开除党籍的处分。
赵尚志并未因此消沉,反尔斗志勃发,屡立战功。1935年,根据他本人的多次请求,满洲省委决定恢复他的党籍。
1936年,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成立,赵尚志出任总司令。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开辟小兴安岭和嫩江平源新游击区,赵尚志率300名指战员西进。他们纵横千里,经历大小百战,打乱了日伪军的“治安肃正计划”名扬海内外。
193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日报》高度赞扬了指战员们“不怕苦,不怕死,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同年8月,根据《八·一宣言》精神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要求,赵尚志率领的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下辖10个师,总兵力6000人,活跃在松花江两岸,极大地鼓舞了北满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9年,赵尚志率领100多名抗联战士,奋勇杀敌,打下了乌拉嘎金矿,击毙数名日军和20名余名伪军,缴获一部电台和大量物资,而且还吸收了一部分矿工加入抗联队伍。
不久,赵尚志接到北满临时省委给他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通知,并撤销了他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职务。之后,又传来北满省委“永远开除赵尚志党籍”的消息。赵尚志心情十分沉重,他向党表示,他永远不离开党,请求党对他重新审查,要求恢复党籍。
1942年,赵尚志被特务诱捕。特务在行进途中向赵尚志开枪,赵尚志将特务击毙,终因腹部中弹,被预先埋伏的敌人押回伪警署。赵尚志英勇不屈,坚强就义,时年34岁。
1982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恢复了赵尚志的党籍。他把青春热血之躯,无私地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他的英雄形象永存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