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辅 / 文
《解放军报》2005年4月19日文章 今天,能源正成为世界战略争夺的“新贵”,对国家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产生直接影响。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需求的攀升,石油争夺战也日趋激烈,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生活和地缘政治走向,甚至成为爆发战争的实质原因。从两伊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中非动荡到西亚“革命”,无不包含着争夺石油能源的因素。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曾说:“我们在伊拉克别无选择,因为这个国家简直就是在石油的海洋中游泳。”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发展升级,世界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能源,从欧佩克组织的成立,到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千方百计抑制油价,无不说明石油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从1991年到1999年,世界石油需求按年平均计算,日需求量增加了100万桶。但在2004年,日需求量出人意料地增加了270万桶。全球需求的增长不可逆转,但全球供应的增长却远远滞后。就我国而言,由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石油消耗规模逐年扩大,能源直接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风向标”。经过20余年的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六位,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据预测,在未来10—20年内,我国的石油生产能力不可能有较大增长,石油消费的增长部分必须靠进口来补充。
值得重视和关注的是,当前,世界石油消费增长中心逐步向亚洲转移。亚洲的需求在2005年预计将占到全球总需求的40%。从1993年起,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对外依赖已成为他国打压、遏制我和平崛起的一张重要的“能源牌”。从美国插手中东、中非、中亚等石油生产地区和马六甲海峡等重要运油线路,不难看出,能源战略已与地缘政治纠葛在一起,能源争夺已成为地缘政治关系的重要筹码。
能源是现代战场上高技术主战兵器的“食粮”。随着现代军队的机动性加强,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的提升,油料在日常训练、应急作战中的地位日益彰显,能源成了军队战斗力名副其实的“命脉”。从伊拉克战争看,活跃在战场上的战机、坦克、装甲车以及行驶在海洋中的舰艇等武器装备,无不是耗油高而又离不开的主战装备。美军在战中每天消耗燃料高达6600万升,投入战场的主战坦克每前进160公里就需补充1000升油料,武装直升机飞行1小时消耗油料200升。伊战前期,美军被迫放慢推进速度,油料保障跟不上是一个最关键因素。
从世界趋势看,能源战略储备是应对油料供应中断、规避价格风险的主要手段。如果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的能源战略储备不足,空缺大,形不成布局合理、品种配套、梯次有序的战略油料储备体系,将是十分危险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油料需求是通过国家订货和国防军工订货解决的。近年来,世界原油价格不断飙升,最近的世界原油价格已快突破60美元/桶大关。同时,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消耗更多的石油,供需矛盾突出。
为了缓解矛盾,从国防建设的高度看,必须根据军事斗争准备要求,拟制规划,抓住关键,特别是把握好合理储备和储备安全两个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指出:“国家根据国防建设的需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国家军事订货制度,保障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采购。”在战略储备上,着眼实战需要,做到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突出重点,调整战略能源储备结构。军队油料订购要充分依托国家现有法规和优惠政策,统筹规划油料订货办法、范围和额度。加大经济手段调控力度,借鉴国际上一些国家为提高国防购置费的使用效益,普遍对军事物资订购给予减税和免税的做法,通过减免税额调节,使国防购置费成为净值,增强购买力,使有限经费发挥最大效能,确保油料订货的顺利实施。
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