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李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首席专家李德鸿19日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职业病防治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农民工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乡镇企业职业危害现象逐渐严重,国外禁止的生产在中国进行而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这些变化是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上,李德鸿说,随着外资和私有企业的发展,受职业病危害的高危人群有很大转变。以前对健康有害的一些工种都由工厂的正式职工来做的,这样的工人有基本的医疗保险,能够得到国家基本的卫生服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健康安全有一定保障。
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很多人从事了艰苦的、职业危害严重的工作。这些农民工、短期合同工没有任何医疗保险,也不懂防范知识,因此成为职业病的高危人群。
李德鸿同时说,改革开放后农村地区涌现出大量的乡镇企业、工厂,吸收了很多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这些乡镇企业大多属于资源开发型的小型的水泥厂、煤窑厂和钢铁厂,设备简陋,缺乏资金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劳动者防范职业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很薄弱。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向乡镇企业宣传职业病防治、保障乡镇企业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国内、外企业将在外国禁止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和生产工艺等在中国生产或使用,严重危害了中国劳动者的健康。李德鸿说,中国应尽快出台专门法规制止这种行为。
他说,浙江宁波近年发生多起农民工患上尘肺的事故,罪魁祸首是蔺草。蔺草在上世纪80年代被日本发现可引起尘肺,因此在日本国内已基本停产。然而,中国目前尚未有明确规定禁止在中国制作蔺草制品,因此一些外国企业将蔺草的种植、生产和编织转移到中国进行。国内也有一些企业不顾工人健康生产蔺草编织品。目前,宁波蔺草编织品出口量已占全国的70%。
然而,2003年1月,200多名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蔺草企业打工的重庆忠县民工在体检时发现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尘肺病。他们居住的民工村被当地人称为“尘肺村”。随后,有关宁波尘肺病的报道屡见报端。“宁波尘肺病就是中国劳动者从事被国外禁止的有害生产导致的结果。”李德鸿说。
据了解,外企因国外明令禁止而转移到中国国内生产或使用,以及国内厂家利用国内法律的空白和管理漏洞从事有害职业者健康的生产的现象还存在于电子行业。李德鸿说,例如电子产品清洗时所使用的正己烷,因能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在国外已被禁止使用,但是前几年广东相继发生多起正己烷损害工人健康的事故,正是由于工人使用了该化学物质清洗电子产品。
“此外还有三氯乙烯,也是电子行业的有机溶剂,因损害健康被多个国家禁止使用。虽然三氯乙烯在中国被作为高毒化学药品对待,但是作为有机溶剂使用尚未被禁止。”李德鸿说。
他认为,向国际标准看齐,出台专门针对这种有害生产现象的法律和法规,是今后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尽快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