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耄耋老人孤独死去,整整3天无人知晓;一位太婆不知何故跳楼,邻居却都不认识……悲剧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除了孤单独居的“空巢”老人,住在高层电梯公寓里的年轻人们也面临着一门关尽老死不相往来的烦恼。如何重建往日大杂院般的邻里温情?如何让温情穿越都市的钢筋丛林?本报服务热线(028)86530000今日开通,请热心市民支招。 早报记者 吴晓玲
悲情扫描
●一群孩子在居民大院里追打苍蝇。蝇拍落在一扇木门上,门开处,只见一名老人半瘫在地早已停止呼吸……去年4月19日,本报报道了成华区小龙桥一名独居老人乏人问津,寂然死亡后引来苍蝇群飞的悲剧。
●80余岁的陈大爷夫妇一直单独居住在锦江区中道街。去年1月9日中午,陈大爷突发脑溢血晕倒在地。老伴一急,试图独自把陈大爷扶起来,不料拉人不成反而闪了腰。80多岁的太婆无助地坐在地上足有15分钟。幸好邻居从楼梯间经过,太婆大声呼救才化险为夷。
社会关注
●2003年12月15日晚,一个来不及说出家庭住址的求救电话打进成都110指挥中心。110、114、120、119紧急联动,上演了一场感人的生死大抢救,在三圣街21号某栋楼二单元二楼,找到了倒地晕迷不醒的年轻男子并及时救治。
●今年1月30日,本报盛邀百名“空巢”老人共进午餐,热线响到发烫。
●近日,成华区、武候区为部分独居老人安装了门内按铃门外响的“爱心门铃”,老人急需帮忙,只要在床头按铃,门外邻居就会闻“铃”而至。锦江区一心桥南街社区更是在前年6月4日设了一个“消气室”,静候孤独老人发牢骚。
八旬老人死家中 三天无人知
早报讯(记者 牛正捷 摄影 江涛)踢开木门,一位老人倒在地上,早已断了气……昨(20)日上午,东光小区6号院内的住户陈继群大爷的遗体被发现。而据推断,他撒手人寰的时间应该在3天以前。
地板跺得“咚咚”直响
空旷的屋子,倒在地上的老人,这些都让在场的居民们揪心。据邻居曾先生介绍,老人已经86岁了,是1996年搬来的,那时就是一个人。他有个女儿及两个外孙,但都没住在一起。10年来,老人就是守着这一套三的房子独自生活。之前还有过一个保姆,但现在也已离开。
曾先生住在老人楼下,“3天前的晚上,楼上的地板跺得‘咚咚咚’直响。我们当时虽然感觉有点不对,但想想又觉得他可能是在搬东西。深更半夜的,谁愿意去敲别人的门呢?”邻居们带着疑惑睡了一夜。前日下午6时,老人的女儿到来,并让一锁匠打开防盗门。不过,之后一道从内反锁的木门却无法打开。天色渐晚,老人女儿也就回去了。直到昨日早晨,再次前来的亲人拨打了110,强行将门踢开后,一幕凄凉的场面出现在眼前……
老人不爱与人沟通
看到亲人突然离去,小辈们都很伤心。两个孙子看着爷爷,眼圈湿润,不住地说:“年纪大了,他是自然离开的。”女儿则忙着打理后事。据社区工作人员讲,老人性格内向,平时不爱与人沟通。也许是工作繁忙,子女们也不常来。“他天天都要到街上去走走,这段时间却下来得少了。”
邻居声音:十年了 没进过他家门
“其实有机会,我们还是愿意和他多接触。只是平日里都忙,老人又不爱说话。时间一长,便慢慢生分了。有时候我们想:你儿女都不来,我操啥心?”一位邻居说。
“说实话,一个人住一套三的房子,也不租出去,他的经济多半还是可以。不过想起来,还是觉得他很孤单。都10年了,他家的门我们一次都没进过。”曾先生说。
太婆突跳楼 没人认识她
前(19)日上午,在战旗东路9号院内,一太婆突然跳楼自杀身亡。令人不解的是,院内居民都称不认识这个太婆。
事件:陌生太婆突然跳楼
前日上午,外地来蓉的妇女田寿英正在院里捡垃圾,突听背后“咚”的一声响。她吃惊地回头一看,见一个太婆从楼上摔了下来,倒在4幢前,七窍出血,估计当场就断气了。“这是哪个呢?”田长期在这里捡垃圾,认识院里不少人,但没认出死者是谁。
听到“摔死人了”的叫喊后,不少院里人跑了过来。但4幢的住户没人认识这太婆,紧邻的9幢也是一样。警方来勘查现场时,问院里人,都说不知这个太婆从何而来,为什么要跳楼自杀。
“如果在跳楼前,有人发现或劝说,她就不会死了。”一些居民惋惜地说。当时虽有人看见过她走进院子,但一觉面生,二没有警觉她有轻生行为,也就没有在意。
叹息:我不晓得邻居是谁
“每天院里进进出出这么多人,谁又会注意一个陌生太婆?”居民唐继军称,院里有1000多户居民,好几千人。经常有人搬进搬出,大都是陌生人,他们这些老居民司空见惯,基本没与新来的人交流,只是老住户间偶尔会聚在一起摆摆龙门阵。
住4幢一单元底楼的刘大姐也说,她到现在都不知道住在自已楼上的是谁。虽是邻里,但大家一回家就把门一关,不管外面的事。她身边一小伙子也说,住在钢筋混凝土的屋里,自已从小就有一种孤独的感觉,更何况那些中、老年人。
邻居声音:不和陌生人说话
4幢居民向琼华太婆:这一个单元楼,30多户人家。我认到的只有5户,脸熟的有几户,大多数认不到。啥原因,主要是人不熟,大家信任度低。你想想,院子里掉自行车,偶尔有偷盗事发生,大家都对陌生人有警觉。
9幢居民张荣碧:我以前住在东城拐,虽是平房,但一院人邻里关系好得很。比如说,我今天回来晚了,随便找到哪家,就可以嚷着问:“有没有红烧肉吃?”现在,住楼房了,一个单元的人大多认不完,更不用说一幢楼了。
5幢居民王全银:邻里多交流当然好,但现在租房子的人这么多,搞不清他们的底细,咋好交流嘛?我现在主要还是和以前的老朋友们交往,一般外来人难说与他们说句话。
居民们说,他们也很期盼邻里间能加强交流,增加感情。但他们又有着困惑,“怎样才能让大家毫无顾忌地从自已的小天地里走出来呢?”
早报记者 李晓波 实习生 耿晓 摄影 李国东
打开家门 借勺盐巴
吴晓玲
现代都市,钢筋丛林。一扇门、一堵墙、一幢楼,就像一道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楼道里狭路相逢,别说相互问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说话,似乎成为现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
沟通也许真的很难。例一:本报3月27日报道,中国邻居不认识隔壁的美国人,擦肩而过时多看了几眼,不料老外认为“他的眼神侮辱了我”,双方险些大打出手。例二:本报4月11日报道,入住新居半年的王先生偶然在一家搜房网站的业主论坛结识了一位网友,网上一聊,却发现对方就住在自家对面——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竟成了邻里认识的媒介,这与其说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不如说是现代建筑的悲哀。
难度在于,人人给了自己一把心锁。将那些渴望温情、渴望关心、渴望与邻居月下把酒的情愫锁住,将原本可以相亲相爱的邻居远拒在心门之外。
沟通也许并不太难。试着打开家门,给你隔壁的“陌生人”一个微笑,向他道声早安,找她借勺盐巴……试试吧,都市的钢筋丛林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牢不可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邻里关系”,共找到相关新闻约576 篇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