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军华)几天前在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圆明园防渗工程听证会上出现“一边倒”的现象,在昨天的一场名为“水资源、节水、圆明园防渗工程的思考”的论坛上,出现了另一个“一边倒”。到会的水利专家集体为圆明园防渗工程辩护,其中不乏参加了上周环保总局听证会的专家。
“任何反对防渗做法和主张拆掉防渗层并要求维持圆明园历史面貌的人,实际忘记了北京已面临水危机的现实。”第一个发言的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似乎给整个论坛定了一个基调,“脑袋都没有了,哭头发还有何用!湖面干涸,鱼死草枯,一片凄惨,这样哪还有历史面貌可谈。”
接下来的发言中,水利专家们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北京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中国紫禁城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郭黛垣说得更直截了当:目前圆明园的湿地状况早已不复存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李奇军认为,铺防渗膜水生植物仍可生存,如果湖底不进行防渗处理,连水都不能保证,植物都被干死了。
昨天8位到场的专家中,有5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有1位是生态研究专家。针对记者提出的“专家观点为何如此一致”的问题,主办方表示,可能是因为在圆明园听证会上支持方发言机会很少,受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想通过论坛来发表自己的观点。记者从邀请函上看到,该论坛的主办方之一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圆明园管理委员会的一位前负责人昨天也来到现场,但从始至终没有接受记者采访。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