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尔斯马特(以下简称普马)打着“洋品牌”的旗号,用8年时间在全国连续开设了46家连锁店。然而,从去年初夏以来不到1年的时间里,所有店全部倒闭,累计欠债20多亿元,董事长出走境外。《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调研时发现,普马在超速扩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畸形“商业理论”,给我国现有商业体系、金融安全以及社会稳定造成极大隐患。
普马的异化“扩张理论”
普尔斯马特是美国首家经营仓储式会员商店的零售商。1996年10月,北京人刘五一等以特许经营方式取得“普马”商标在中国的使用权,成立民营企业北京普马集团。普马制定的“高速度、高标准、低成本”原则,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被异化成疯狂开店的扩张理论。
高速度被异化为不断开新店。普马在其8年多的发展中,旗下共开设了46家连锁店,遍布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30个城市。最高潮的2001年至2004年,普马开设了33家连锁店,导致普马各地经理、管理人员调动频繁,往往一个店还没开业,就被调到另一个城市着手新店的“筹建”工作。
高标准被异化为打“洋品牌”旗号。普马标榜自己拥有“美国及其它国际性商品的供应、美国式的管理以及计算机集成化财务、商品信息管理系统”。但据调查,北京以外地区的会员店基本没有美国及其他国际性商品的供应,进货采购渠道与普通大卖场没什么区别。
2001年开始,走高端路线的普马会员店出现亏损。普马又自创“诺玛特”品牌,并将其与“普马”混淆而加以推广,以骗得银行信任,获取大量贷款。
低成本被异化为“空手套白狼”。普马在各地的连锁店普遍占地较大、店面气派,但实际上做的却是无本生意。它通常采取的是“四步走”策略:注册成立普马公司、向银行贷款、向供货商赊销货物、开业后甚至等不到开业就抽走资金,又到新的地区重复上述循环。如新疆诺玛特2002年10月注册成立后不久,2000万元注册资金就被抽到总部。攀枝花店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但不久即通过西南大区中心被总部抽调走2500万元。
普马的“三靠”
记者调研发现,普马由盛至衰的扩张轨迹,源自它的一套另类“政治经济学”,概括起来主要是“三靠”。
靠政府:一些地方经济仍是政府掌握很多资源配置权的“官场经济”,靠近政府可大大提高扩张效率。普马抓住一些地方政府急于招商引资的心理,加大“洋品牌”宣传,将自己描绘成“美国第三大超市”,误使他人认为这是一家外资企业,从而获得了很多优惠政策。
从扩张布局看,普马主要瞄准西南地区和二、三线城市。一位普马工作人员说:“这样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这些地方政府对‘洋品牌’更迷信。”普马旗下的连锁店近一半开在西南地区,而诺玛特店基本都开在中等城市。
靠银行:2001年后,普马选择新店址已完全取决于外部资金的供给,哪里能提供银行贷款就去哪里开店。普马往往将其“洋品牌”获得的政府支持转化成“商业信用”,并通过不断地开店造势来展示资金偿还能力强的假象,从而骗取银行贷款。贵州两家诺玛特店大炒“洋超市”概念,轻松获得银行贷款800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普马曾被纳入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行的“重要客户系统”,并被推荐给地方银行,享受资金调拨不受监控等种种特殊“待遇”。整个西南地区约20家普马店的资金均在这家银行系统内流转。
靠强势:普马的繁荣假象,使其在与供货商的合作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累计拖欠数万家供货商的货款近8亿元。据供货商透露,普马自诞生之日起就引入收“门槛费”的做法:凡是进入这个卖场的供应商每年都必须交纳数额不等的进场费,高则七八千元,少则两三千元,次年还有续场费。另外,普马还将单方面制定的漫长的结款周期、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强加给供货商,后者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普马的恶性“繁殖体系”
普马的46家连锁店各有法人,但它的资金流动完全受控于一个“中央处理器”,使得普马总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快速地腾挪资金。2002年,刘五一的父亲刘爽和弟弟刘宇控股的诺衡控股取代普马中心,由诺衡控股公司设立“总部资金部”,对全国连锁店的销售款、银行贷款进行统一资金控制。
记者采访了解到,重庆普马成立之初曾注资5000万元,但公司成立数天后,就有4500万元被抽走;云南普马欠供货商货款1.6亿元,其银行账目显示,公司有1.3亿元资金曾被北京总部调走。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袁家方认为,通过贷款、占用供应商货款方式实现零成本扩张,前提必须是资金良性流动,否则哪一根链条断裂,都将使企业陷入崩盘境地。2004年5月,湖南长沙诺玛特店拖欠货款近10个月后,遭到大批供货商哄抢,被迫关门,随即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全国普马连锁店短时间内全部倒闭。
中国普马融资过渡小组常务副组长邵振邦介绍说,普马在各地的贷款大多为质押及担保贷款,质押物往往是普马在各地租赁的地产及店面,甚至是流通性极大的仓储货物,而且基本上是各地普马公司互相担保。
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委托律师调查后的分析报告指出,普马是靠采取关联互保、资金高度集中转移的方式进行融资操作,靠占用银行资金和供货商的资金滚动铺点、滚动融资,形成了大市场大零售商的假象。
涉嫌新型经济犯罪
随着普马全国连锁店纷纷倒闭,涉嫌经济犯罪的案例相继暴露出来。
今年1月,四川省攀枝花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诺玛特超市暂停营业。经公安部门查实,这个超市不但被“总部”抽走1700万元注册资金,还有4430万元银行贷款被抽走。2月,青岛市公安部门对当地4家普马连锁店进行调查时发现,4店不同程度地存在被“总部”抽调注册资金、流动资金、银行贷款等情况。目前已有536家包括供应商和银行在内的债权单位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标的额达6900万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普马全国连锁店倒闭,是经营性亏损还是涉嫌经济犯罪,目前众说纷纭。有的地方公安部门以不能确定普马事件的性质为由未立案侦查,因而被供货商和业主质疑。
全国政协委员、公安部特邀执法监督员李汉宇律师认为,从普马的主观操作看,其连锁店都是独立法人,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法人单位在财务上应独立,普马的“北京总部”作为股东,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连锁店财务只能行使股东监控权,而无权调用或抽走其注册资金和流动资金。从客观影响看,普马连锁店的倒闭损害了十多万供应商、众多持卡消费者以及多家银行的经济利益,涉案规模大、人数众、资金巨,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普马连锁店倒闭事件,可确定为一起利用开设连锁企业,涉嫌挪用侵占加盟企业资金的一种新型经济犯罪行为。
各方期待尽早查明真相
记者调研时,供货商、银行、业主等债权单位以及普马的一些工作人员均提出,普马连锁店倒闭事件牵涉面是全国性的,越拖隐患越大,期待中央尽快成立专案组,早日揭开事实真相。
目前,一些案件陷入“胶着”状态,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拖而不办”。事发后,一些供货商向公安机关报案,但有关部门却迟迟不予立案,这可能表明普马案件另有内幕、案情隐蔽,甚至涉及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二是“客观难办”。四川、重庆、山东、贵阳等地公安部门认为,普马案件涉及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根子在“北京总部”,各地只是整个案件的局部,地方公安部门即使立案侦查,也难以查清真相。有的个案虽已立案,但地方查处遇到重重阻力。
接受采访的普马员工朱丽娅说,普马有一万多名员工,内部管理混乱,一些企业“蛀虫”趁机亏空公款,有的员工已有8个月没拿过薪水。希望有关部门能迅速调查事情真相。
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郭志军教授认为,利用连锁经营圈钱、非法侵占供应商资金和银行贷款,已成为目前流通领域里新的犯罪途径,中国普马可以说是一大典型。但目前一些政府部门和银行的防范意识太弱,监管存在真空,相关法律法规滞后,公安机关等执法部门对这一犯罪的研究不够。查清普马事件真相,有利于以此为范本,加快对流通领域的发展进行规范。文 / 瞭望周刊记者 石新荣 黄庭满 陈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