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间地域歧视已上升到政府层面
●李娇(云南人 影视传播公司文案)云南人在深圳形象不错吧(笑)。云南的好东西特别多,风景也漂亮,别人一提起云南,能想到的除了西双版纳就想到云烟。我想还是云南富裕了,云南人在深圳的形象也就提高了。
从4月20日开始,本报联合深圳热线、搜狐网进行了关于地域歧视的调查,至昨晚7时,调查结果表明:近七成在深圳的人对其他省份的人存有偏见。有四成多的人来深圳后,遭遇过地域歧视。其中有近四成是在求职时遭遇歧视。有四成的人认为造成歧视的原因是因为家乡经济落后,也有两成半的认为是因为老乡在深圳犯罪率高造成的。(调查结果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
虽然此种调查不完全权威,但从某些侧面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对此,记者根据网民在网上反映的结果,在遭遇过偏见的地域中选择了四个区域,对这四地的人群进行了个案调查。
至昨天晚上7点,本报与深圳热线、搜狐网联合进行的地域歧视现象调查上,深圳热线共有2568人填写了问卷,并发表评论122条。搜狐网有21045人参与了网络调查,共有8521条相关评论。
众多网友称曾歧视外省人
调查显示,在“是否因为自己的籍贯曾经受到过偏见?”这一问题上,两个网站的调查结果比较趋同,深圳热线上的32.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而搜狐网上选择“是”的为44.74%。
而问到“是否歧视过其他省份的人”,两个网站上的结果有了较大反差,深圳热线上68.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是”,而搜狐网上选择“是”的只有32.9%。
三成半人求职时遭歧视
谈到遭遇偏见的场合,深圳热线和搜狐网的结果显示,三成左右的人表示在求职时遭遇过歧视。其中深圳热线的调查结果是35.14%,而搜狐网的调查结果是26.43%。另有近两成人表示在交友时遭到过歧视。
一名深圳热线网友称,因其不会讲广东话,求职时遭到过不公正对待。与其相对,一名在深的广州人却表示,其在深圳受到歧视是因其只能讲白话,到处受排挤。搜狐上有一网友说曾看到一工厂干脆打出“不招某地人”的招牌。
一名现任车间主任的网友称,其来粤9年,来深5年,缴个人所得税等所尽义务与有深圳户籍的人一样,却因长期不能入深户籍,而在购房、子女教育、劳保等方面均受到歧视。从江西来深十多年的一网友说,虽然户口不在深圳,其在龙岗已买房多年,小孩也在深圳上初中,眼看就要中考了,却发现中考报考通知中有几方面措施是明显限制外地户口考生的。他认为这是很明显的歧视行为。
有四成的网友认为被歧视的根源是家乡经济落后造成的。这一点,深圳热线和搜狐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极为一致,其比例分别为40.53%和42.56%。
在深圳热线的调查中,另有近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遭歧视与老乡在深圳犯罪率高有关系。也有14.9%的网友认为,歧视有时候是没有原因的。
搜狐网上则有24.25%的人认为,是因为历史原因日积月累造成的。还有两成多的网友认为是主观意识造成的。8.1%的网友更认为是个别政府纵容并参与了歧视。
网友大多提倡理性反歧视
在搜狐网上,有16301位网友给规避歧视支招,其中有近8成的网友认为,要提高自身素质;有1成半的网友认为,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地域歧视。也有6.65%网友则主张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解决。
深圳热线上的网友提出要理性反歧视,用行动去改变偏见。一河南网友则认为,自己也需要反省一下造成歧视的原因。有的网友说,没有地域歧视,还有学历歧视、贫富权力歧视等等。唯一办法就是加强法制,只要有相关的法律可依,就不怕歧视了。
好姻缘因籍贯无果而终
部分人群因地域缘故遭遇工作情感挫折
东北人遭遇歧视
个案
火爆脾气让企业望而却步
“歧视东北人?他敢!”记者近日调查显示,总体来说,东北人在这里谋生并未受到“区别对待”。但是东北人表现出的剽悍,依然让南方人对东北人颇有微辞,并令其在职场上偶尔也会遭遇“地域歧视”。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驻深办事处秘书处长于燕滨,在深圳生活了7年,专门负责将“龙哥龙妹”介绍到深圳务工。作为地道的黑龙江人,他总结出东北人两大缺点:火气大,尚武却懒惰。因此,在向用人单位推荐东北劳务工时,屡次出现地域歧视,“不敢用东北人”。
于燕滨认为,东北人爱面子,“不管真实情况如何,宁愿衣着光鲜,也不愿选择‘下贱’的劳作。”目前,深圳“江湖”上,很多看场的都是东北人,也因为这个“懒”,“年轻人宁愿用鲜血去搏杀,换得一朝富贵。”
官方说法
性格缺陷影响口碑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驻深办事处秘书处长于燕滨: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深圳的崛起离不开东北人。从当年的建设兵团,到如今的政府高层领导,东北人的身影无处不在。
为什么还会有人产生歧视东北人的想法呢?于燕滨认为,正是上述表现出东北人性格缺陷的种种事件,影响了东北人在深圳的口碑。
“在深圳的东北人多,为深圳做出的贡献多,这样的状况反而往往会显得违纪的东北人绝对数量多,”于燕滨反问道,“难道这就可以成为一些企业和个人歧视东北人的理由?违法乱纪、恶性案件哪都有,如
果用东北的恶棍来概括东北人民,这完全是偏见!”
河南人遭遇歧视
个案为了打工被迫隐瞒户籍
已经在深圳生活了四五年的赖恩贵是典型的四川汉子,笑起来声音洪亮,像很多四川男人一样做得一手地道的四川菜,朋友们都叫他阿贵。“我是跑业务的,经常接触很多人,”阿贵用川味普通话说,每次见到新客户,客户都会拉家常式地问他是哪里人。“回答这个问题前,我都有点怵。”“但我每次还是说我是四川人,”阿贵说,有时碰到客气一点的客户,就不提四川的话题了,“要是碰到不识时务的,就会说一些很让人受不了的话。”
此外,四川人在找工作上也遇到过偏见,5年前一场招工不招四川人的广告让很多川籍人士至今愤然,当时亦有川籍律师为其打官司,状告该公司侮辱歧视四川人。据四川办事处某负责人提供的消息称,由于有些地方明确不招四川人,有些四川人为了打工,隐瞒自己的四川人身份,借用他人身份证登记社保等,工伤致残后却领不到钱。
官方说法
提高劳工素质提升形象
四川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劳务工作处副处长梁浩滨:四川人过去和现在都遭遇过偏见,有人觉得四川人又好吃懒做又狡猾,但大部分的四川人是勤劳、勇敢和质朴的。四川的劳务工在深圳数量庞大,要树立四川人在深圳的良好形象,最根本的是提高他们的素质。从今年开始四川省打造“川妹子”品牌,在深圳推出品牌劳务工,对不合格的劳务工实行“招回”制度,送回四川培训,以提高劳工素质这样从根本上提高四川人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形象。
湖北人遭遇歧视
个案
因为籍贯男友离她而去
“湖北的?好厉害---!”意味深长的话语还常伴着夸张的表情,对湖北女子柳柳来说,她早习以为常。
眼看要“奔三”了,柳柳的人生大事还没有着落。来深已逾6年的柳柳,现已是一港资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讲起三年前的遭遇,柳柳仍有些郁闷。一个偶然的机会,柳柳认识了一悦眼的男子。后每次相见时交谈甚欢,独处时也极为愉悦。一来二去,两人感情渐笃。之后,该男子常带柳柳去见其同事朋友,但每每跟人介绍,柳柳是湖北人时,多会听到“哦,湖北的?”这样的一些回答。
柳柳说,之后,她跟该男子之间间隙渐生。在男方的朋友眼中湖北女子不是妖精就是怪兽。柳柳担心男方受朋友话的影响,自已也常因此而苦恼,直致最后这段美好的感情无果而终。柳柳说,分手多时后,再见该男子时,他还说“你要不是湖北的该多好。”
官方说法
外树形象要内强素质
湖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综合处副处长牟松:不少湖北人被歧视这一调查结果,让我吃了一惊。虽然在深圳的湖北人有几十万人,但办事处还从未接到过有关湖北人在深求职时遭歧视的投诉。
我认为,作为外来的湖北人,要想更好地融入深圳,首先要内强素质。不管在哪一个地方,提高自身的修养都是必要的。第二,接受地方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制度的制约。第三个,为了个人或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为地方的经济服务。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团队精神,互帮互助,资源互补。
■ 专家说法
经济发展不均造成地域歧视
专家表示个别人群行为被放大也是地域歧视原因之一
歧视,容易殃及无辜人群
徐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地域性歧视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有关系。徐勇分析,相对而言,河南、湖北、四川三个省份都是农业大省。经济上相对贫困。这些地区的人离开其属地,脱离了当地文化给他的熏陶,到了新的地方一旦难以适应新环境,就会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或因为生活困难,或为了谋生,易铤而走险。
河南文化,是由一种关系社会构成,对权力有着极度的崇拜,有时候可能互相排斥。但这就与现在以商业文化主宰,要求共生共存的整体氛围有些不相适应。湖北,是一种码头文化,容易给人精明、狡猾的感觉。而四川人到深圳,多是大巴山一带,这一带的人较为野性,多分散居住,很少受地方民俗,乡规民约的约束,不太守规矩。东北,自古以来是一个移民社会,靠拳头来说话,像美国的西部牛仔一样。游民文化,闯荡性强。最近几年,东北下岗的情况严重,为了谋生或求发展外流的人较多。
不管哪个地方的人,一旦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就会呈现一种游离的状态。这种边缘人,出于谋生或报复,这两种原始的冲动,可能较易出现更多的流动性犯罪。希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利益,开始是个案,后来易结成团伙。在这种情况下,容易让人们有一种放大效应。就会觉得某个地方的人不行了。像日本对福建人特别防范,俄罗斯对北京人特别重视。
过去人与人之间多是亲缘和地缘关系,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业缘(工作或商业的关系)的社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亲缘和地缘关系,有很多和现代法制社会不相协调的东西,流动犯罪多了,就容易造成歧视。而业缘关系强调诚实信用,双赢。但是歧视这种放大效应,容易殃及无辜。
歧视,可能导致社会撕裂
徐勇:亲缘地缘关系易结成团伙,相关部门在管理时需要注意。但是地域性歧视会让社会处于一种难以整合的状态,矛盾激化后,易导致社会出现撕裂状态。歧视,这也给城市管理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将流动人员纳入城市化的体制中来。让这种处于流动状态的边缘人,不游离在体制之外。像现在采取的社区管理办法,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徐勇称,据其所知,自湖南攸县到深圳的的士司机,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据了解他们的居住地也比较集中,这种集中居住,他们内部也会有一个自我管理的组织,让其自我组织起来,并纳入管理范围内。如果这个组织提出合理的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对话的形式。对不合理的要求,要加以引导,自我组织内部会有一个调控和防范。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管理部门,针对不同地区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歧视,是一种误读的标签
半求:深圳网络资深评论员
半求认为,很多时候,对一个地方人的歧视是以讹传讹造成的。他坚决不相信哪个地方的人从本质上就是坏的。而之所以造成歧视普遍存在,则是因为对一个地区的人误读之后打上的标签。
半求说,小时候,他的家乡一河之隔有两个村庄,但语言、习惯完全不一样,两个村庄从误会到冲突,甚至群殴时有发生。这两个相邻的村庄其实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矛盾,但是因为长期的价值观、习惯不一样,族群信仰不同而导致冲突不断。歧视跟这是一样的道理,每个地方的文化背景、土壤气候、生长环境不一样,信仰习惯价值观就会不同。每个人都会以自身为本位出发去考察评价异地的人,说“某某地方的人怎么样”,往往是因为口耳相传传出来的。其实可能这个地方的人本质上不坏,但其一定的行为方式,跟市场不太吻合,或者一些行为习惯不太合时宜,造成一些地方的人被妖魔化。我们往往因为一个地方的一个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就会对那个地方的人打上一个标签,造成对整个地区的人的一种误读。好比我们看属相,就觉得属鼠的就是这个样子,属猪的就是那个模板,给人贴上这种属相的标签一样。
要避免出现这种误读,首先是要看看被误读的原因,找找自身是否存在问题,不要指望别人轻易地改变观念,只有靠自我提升,更好地融入社会。
歧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王蔚明:深圳市民间网络资深人士,《文化突围》作者
对河南人的歧视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这个特定的时代,河南省作为内地相对欠发达,由河南人组成的“民工潮”开始大量向外涌动,在经济发展初期,总免不了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中间个别河南人行为就很自然被放大到整个河南人身上了。河南作为中国第一人口大省,近一亿的人口,十几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河南人,古语说“人过一百,样样不缺。”任何省市里都会有性格、品性不同的人,但如果把极少数的个别现象成倍放大,也就形成了今天的这种偏见,种种个案也就成了河南人被歧视的依据,这也是现实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 支招“树形象”
●陆叶菲(江苏人 深圳某银行职员) 江苏人的性格中,“儒雅”的气质多一些。在深圳这个移民城市,没有必要强调地域概念,更不必以地域来看待个人。随着人口流动性越来越大,势必会形成打破地域界限,“天下大同”的局面。
●孟平(黑龙江人 服装设计师) 黑龙江人的性格不是一朝形成,当然就不可能一天改变。不过,既然来到了深圳,在这个新兴的移民城市中,由于环境改变,生活习惯、礼节都有了新的标准。因此,大家一方面应该互相融合,努力将性格中的缺点摒弃;另一方面,要互相宽容、包容。最终的目的应该是,黑龙江人通过“入乡随俗”,塑造一个全新的深圳人形象。
●高婕(陕西人 深圳某银行客户经理) 要保持美好的形象,陕西人做事要踏踏实实,而宣扬古都文化,也有助于树立陕西人在深圳的形象。而陕西人在深圳的形象,还取决于自身素质。
●李伟宏(香港人 多年来开粤港大巴往来深港两地) 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言行,我们有的司机在香港很守规矩,但是一到深圳就乱按喇叭,我觉得这样长此以往,就会损害香港人在内地的形象。
●李医生(贵州人 科美医院牙科医生) 深圳是移民城市,应该没有刻意排斥外省人的行为,大家还是做好自己本分就可以了。
●陆竞(湖南人 金蝶软件公司员工) 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行为,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把中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陈润杰(海南人 深圳某园艺公司实习) 把自己当成深圳人,爱这个城市,爱这座城市的人们。这样自然就不会做损害自己形象的事情了。
●覃建(广西人 深圳市的自由职业者) 多提醒、多帮帮身边的老乡吧,因为绝大部分的老乡都是安分守己的,当我们多关心身边有困难的人,那么想做坏事的人自然就会越来越少。
●王义(江西人 中南公司出租车司机) 江西人都还好吧,为深圳做了很多贡献,我觉得形象挺好的。
●张小戟(山东人 创道地产公司置业顾问) 要说山东人提高形象,从个人做起吧,我和客户也是这样说的,你不看这套房子怎么知道它好不好呢,你不和山东人接触怎么知道山东人好呢。
●岩鹏(甘肃人 深圳电台记者) 甘肃人勤劳朴实,用拉面的手艺在深圳做个小买卖,安身立命。不过,如果以地域的范围来结成一个团体,还是一种低层次的谋生行为。只要你有处世的资本,不用和“老乡”攀关系,不用凭借你是哪里人,一样可以在社会立足。
●吴先生(重庆籍,特区报记者) 火锅里泡大的重庆人,有时学习喝点凉茶消消热气。
●范国振(上海人,南天一花园业委会主任) 上海人因见多识广易夸夸其谈,要树立形象,上海人要“少说多做”。
●王凤梅(内蒙古人,菲利普公司职员)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乃做人根本,坦诚让你拥有朋友,但谦虚并不等于没有思想,坦诚也不等于轻信别人。
●张伟(宁夏人,南方都市报深圳发行部) 宁夏人多有西北人的秉性,做事有股狠、准、快的劲儿。但也有思想趋于保守,眼光有些短浅的不足。宁夏人在发扬自己的优点的同时,要克服保守。思想再开放一点,视野再开拓一些。
●张洁(湖北人,深弘法律师事务所律师) “九头鸟”别投机取巧,把聪明劲用在该用的地方。
●谢欲晓(新疆人,深圳市龙岗区国家税务局龙岗分局) 只有理解才能共融,希望大家不要戴有色眼镜看新疆人,新疆人也应诚实劳动,遵纪守法,更好地融入深圳。
●刘玫(福建籍,钢琴老师) “爱拼才会赢”,努力工作好好生活,深圳是个机会很多的城市,相信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王奋强(山西人,深圳法制报记者)关公故里,忠勇先行。
●刘维善(安徽人,中国消费者报深圳记者站) 在深圳只听说过有湘军,没听说过有淮军,安徽人只要不窝里斗,增强团结意识,在哪里都可大有作为。
●王俞(吉林人,深圳媒体记者) 日久见人心,只要我们把吉林人朴实、单纯的个性进行到底,就会让世人看到我们吉林人的好。
●曹明星(河南人 深圳铜锣湾广场) 其实,我觉得大多数人认为河南人不好并不是自己的亲身感受,而是被这几年贬低河南人的一些段子给影响的。再加上相互以讹传讹传坏,河南人的形象也就受到破坏,其实我认识的老乡圈子里,有很多优秀的人,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其实哪里都有好人,但也有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的人,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没有必要刻意地以某个地区范围来划分人的“好”或“坏”。
转自搜狐